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11月12日,百利天恒在港交所公告称,股份原订于11月17日(星期一)上午九时开始买卖;鉴于现行市况,公司已决定延迟全球发售,并退回香港公开发售的申请股款;截至公告日,公司尚未发出也不会向任何申请人交付H股股票。
11月13日,关于延迟上市对企业发展及药物开发的影响,百利天恒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完全不影响。”
因为这一脚急刹,百利天恒也再次为自己挣得一条“艺高人胆大”的标签——首家在上市前倒数三个工作日反悔的药企。从公告来看,企业唯一言明的理由便是“鉴于现行市况”。换言之,百利天恒及其投资人对目前的港股环境持谨慎态度,不再照计划上市。
11月13日,百利天恒A股报收372元/股,涨3.09%,最新总市值1536亿元。
百利天恒于2023年1月在科创板上市,募资9.9亿元,主要用于创新药物研发。上市首月,公司股价较24.7元/股的发行价上涨超200%,成为当月A股市场最受关注的个股之一。

2024年6月,百利天恒公告筹划H股上市。当年7月,公司首次递交招股书;12月,获中国证监会备案。
今年1月、9月,百利天恒连续两次递交招股书,随后终在10月通过聆讯。10月22日,百利天恒曾向界面新闻表示,港股上市是百利天恒国际化战略中的关键一步,将助力公司成为在肿瘤领域保持全球领先地位的跨国药企。
11月初,百利天恒公布招股书,拟全球发售863.43万股股份,国际发售占九成;H股发行价拟定在每股347.5港元至389港元区间,预计募资总额将超30亿港元,将用来支持中国内地以外地区的生物药开发、建立全球供应链、支持海外业务的运营等。
另外,百利天恒的基石投资者阵容也堪称豪华,包括百时美施贵宝(BMS)、奥博资本、富国基金等。这也意味着,百利天恒的受青睐程度不低。
从产业环境上看,A+H是年内的一股潮流,百利天恒当然也想逐浪。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年初起,港股市场已有87只新股IPO上市,IPO募资总额超2400亿港元,位居全球交易所首位;截至11月11日,共有16家A股上市公司成功登陆港股市场,超80家排队,超300家公司递表,创年度历史新高。
然而,近期港股“炒新”有降温趋势,这其中的标志性案例为明星车企赛力斯在上市首日的惊险守发。
11月5日,赛力斯上市开盘后一度跌超10%,在尾盘阶段,该股股价拉涨才将跌幅抹零。此后两个交易日,其累计跌幅达13.31%。
另在11月6日,自动驾驶板块的小马智行、文远知行,以及汽车供应链公司均胜电子在港股上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发,首日跌幅分别为9.28%、9.96%、8%。
当然,近期向港交所递表的医药公司依旧不少。据行业媒体医药魔方报道,11月6日至11月11日期间,安序源科技、英矽智能、迈瑞医疗、真实生物、海纳医药和科兴制药均向港交所递了表。
11月13日,众和昆仑(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柏文喜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提出,百利天恒在港股上市前夕的选择反映出公司与保荐人对当前市场环境、认购质量及估值水平进行了再评估。
柏文喜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近期港股多只新股破发,高估值发行遇冷,资金面对高定价创新药企趋于谨慎,导致公司选择延迟而非强行挂牌;短期而言,延迟上市可避免破发带来的品牌及估值折损,也省去了后续稳定股价的成本。
同日,眺远咨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承远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这是一次典型的“资本窗口”判断失误,从趋势上看,年内已有11家药企搁置了港股发行,体现了风险偏好收缩。
虽然百利天恒年内总在各场合强调其目标为跨国药企,公司在创新药开发上也高举高打,转型之势明晰;但截至目前,其主营业务依旧是化药与中成药,尚未有商业化的创新药收入。
今年上半年,由于没有一次性的授权许可收入,百利天恒营收为1.71亿元,同比下降96.92%,其扣非净利润从同期的46亿元变为亏超11亿元。若从企业的历史营收水平来看,半年收入不足2亿元,已是非常糟糕的经营成绩,也体现了企业转型的必要性。
在创新药管线方面,据企业官网,百利天恒的“当家产品”Iza-bren(BL-B01D1)——一款靶向EGFR与HER3的双特异性抗体偶联药物(ADC),已进入III期临床阶段。该产品的美国权益由百利天恒和百时美施贵宝共同拥有,百利天恒和百时美施贵宝分别拥有该产品在中国、全球其他地区的独家权益。目前来看,百利天恒的现金储备充沛。截至三季度末,企业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5.46亿元。
另在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百利天恒公布了Iza-bren针对多种实体瘤的研究数据。今年10月,BL-B01D1公布其首项来自三期临床的数据——iza-bren头对头对比标准化疗,来评估药物在后线鼻咽癌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