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辛圆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周五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回应投资增速回落的提问时表示,投资增速放缓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投资主体因素,也有结构性因素。

国家统计局同日公布数据显示,1-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08914亿元,同比下降1.7%。

付凌晖表示,从投资主体看,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市场竞争激烈,投资收益下降,市场经营主体投资方面决策趋于谨慎。表现在企业盈利能力偏弱、民间投资放缓,影响投资增长。

从结构因素看,付凌晖表示,房地产投资在整个投资当中占比较高,房地产行业调整对投资增速下拉作用比较明显。

“1-10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了14.7%,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的项目投资增长1.7%,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下拉全部投资3个百分点。此外,部分行业投资增长动能不足在客观上也影响投资增速。”付凌晖说。

在当天的发布会上,付凌晖同时指出,尽管投资增速在放缓,但投资结构在优化。表现在制造业投资持续增长。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积极推进,新兴制造业发展壮大,支撑制造业投资增长。

“1-10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7%,增速快于全部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了25.6%,比去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部分高端行业投资力度加大,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融合发展带动了部分高技术行业投资较快增长。他说。

付凌晖表示,对于投资增速的变化需要客观全面的认识,不能仅看当前,更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未来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投资空间依然巨大。

他进一步表示,从产业发展看,筑牢实体经济根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需要不断增加投资。从区域发展看,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和乡村全面振兴,也需要持续加大投入。从民生保障看,教育、医疗、住房、基本公共服务等民生“补短板投资仍需发力。



四季度以来,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有关方面,加快了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投放,国家发展改革委1031日表示,截至目前,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5000亿元资金已全部投放完毕,拉动投资7万亿元。

此外,国家发改委会同财政部,在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了5000亿元,用于补充地方政府综合财力和扩大有效投资。其中,新增了2000亿元专项债券额度,专门用于支持部分省份投资建设。

中国银河证券宏观分析师张迪对界面新闻表示,中央财政从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5000亿元下达地方,此次盘活地方债务限额使用范围也有所拓展,除用于补充地方政府综合财力,还安排额度用于经济大省符合条件的项目建设,精准支持扩大有效投资,更好发挥经济大省挑大梁作用,同时,财政部明确今年将继续提前下达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后续专项债发行节奏有望修复,年中以来加快回落的投资增速有望迎来资金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