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曾被誉为“转板第一股”的明星企业,如今却因实控人股权多次被司法冻结未及时披露而收到监管警示,公司治理问题再度引发市场关注。

  ST观典实际控制人高明近日收到北京证监局出具的警示函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并被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这位公司实际控制人在其所持股权经历多次司法冻结后,未能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这一行为违反了上市公司监管规定。

  上海证券交易所随后也对高明发出了监管警示,这已是ST观典及相关人员近一年来多次收到监管关注。

  01 实控人股权司法冻结未及时披露

  ST观典实际控制人高明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其所持公司股权接连遭遇司法冻结。这些冻结事项共计九次,冻结股份占公司总股本比例较高。

  然而,高明未能及时将这些司法冻结事项告知上市公司,导致相关信息的披露有所延迟,直至近期才对外公告。这种未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的行为,直接违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北京证监局因此对高明采取了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上海证券交易所也对其予以监管警示。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高明首次受到监管关注。

  截至近期,高明持有的公司股份累计被冻结数量已达其所持股份的相当比例。此外,其部分持股还将被司法拍卖,这些情况可能对公司股权结构稳定性产生潜在影响。

  02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隐忧

  ST观典的公司治理问题并非孤立事件。此前,公司就曾因实际控制人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等问题收到监管部门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

  公司一度存在虚构应付账款并以保理业务形式为其他公司提供融资便利的情况,导致公司账户资金被划扣,实际控制人高明自认构成对公司的非经营性资金占用。

  更为严重的是,公司治理制衡机制不完善,与财务相关的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甚至出现财务总监未实际履行相应职责,实际控制人安排伪造银行函证、银行对账单等情况。

  这些问题的连续出现,反映出公司在内部控制和合规管理方面存在系统性的缺陷。尽管公司已经提交了整改报告,并承诺加强内部控制和规范运作,但治理隐患的彻底消除仍需时日。

  ST观典面临的不仅是公司治理挑战,还有沉重的保壳压力。

  尽管公司三季报显示营收有所增长,但如何恢复市场信心、完善内部治理,仍是这家曾经的“转板第一股”需要直面的严峻课题。

  注:本文结合AI生成,请仔细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