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迟但到。因误判氢能商业化速度、在储能布局上晚于其他光伏龙头的隆基绿能(601012.SH),终于还是出手了。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11月13日披露《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收购苏州精控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案》,根据交易协议,隆基绿能拟通过收购股权、增资入股、表决权委托的形式取得精控能源约61.9998%的表决权。精控能源2015年成立于江苏苏州,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业务。交易前,自然人合计控制精控能源44.79%股权对应的表决权,单独控制精控能源。交易后,隆基绿能将持有精控能源61.9998%的表决权,并单独控制精控能源。
官网资料显示,精控能源拥有动力电源系统、智慧储能系统、氢燃料电池系统三大主业,在全球储能系统直流侧集成商中排名第二、国内工商业储能系统集成领域位列前六。该公司在全球自有产能31 GWh,全球并网量超10 GWh,业务覆盖中国大陆、欧洲、北美、澳洲等多个关键地区。
精控能源曾因亮眼的融资表现闯入公众视野。天眼查显示,精控能源曾在短短三年内连续完成多轮融资,收获包括中车资本、苏高新投资、易瓴创投、阿特斯(688472.SH)、迈为股份(300751.SZ)、固德威(688390.SH)等30余家产业资本和投资机构股东。
受并购消息影响,隆基绿能11月14日盘中股价大涨,一度直线拉升超7%,最终收涨2.72%。实际上利好消息早已开始驱动其股价上涨,澎湃新闻注意到,自8月中下旬业内传出收购储能资产消息以来,该公司股价涨幅超过35%。
据澎湃新闻了解,隆基绿能接洽储能资产已有时日,评估过不止一家拟收购标的。但考虑到收购模式、收购标的筛选、收购规模和金额大小是否触及信批标准等一系列不确定因素,暂未作官宣,始终低调。
此番收购的标的质地如何?据市场传闻,精控能源的整体估值预计在15亿-20亿元,其近期经营状况尚可,已实现“个把亿的利润”。对于隆基而言,比造血能力更关键的是精控能源的储能系统集成经验和海外渠道——这是晚于同行入局的隆基,最迫切需要的。
据行业垂直媒体“新能源产业家”报道,在今年澳大利亚All energy展会会场,精控能源以“加拿大品牌”和“美国制造”两大标签进行宣传。该公司创始人施敏捷持有加拿大绿卡,去年 12 月,精控能源海外总部在加拿大启用。此外,该公司美国亚特兰大5GWh工厂投产,“一个带有北美基因、强调本地制造的产品,更容易在对安全和品牌高度敏感的欧美市场获取高溢价和高份额。”
在是否大举押注储能一事上,隆基绿能曾经历长达数年的摇摆和犹豫。
2021年,隆基绿能成立氢能子公司,主攻大型碱性水电解制氢设备与绿电制绿氢解决方案,正式入局氢能产业。2022年,隆基氢能完成全球首个万吨级绿色炼化示范项目中石化绿氢项目出货。
然而,这一倾力打造的“第二曲线”遭遇氢能产业由热变冷、进入阵痛期,实际上不光隆基,整个氢能行业都高估了商业化的进程。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在头部阵营的阳光电源(300274.SZ)、晶科能源(688223.SH)、晶澳科技(002459.SZ)、天合光能(688599.SH)、阿特斯均选择加速将业务向储能延伸。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持续飙升、电网承载力逼近临界点,全球光伏装机增速正从30%左右的高速增长阶段转向理性、平稳增长。光储融合成为大势所趋,只有补上储能短板,才能增强光伏在电力市场的竞争力。光伏企业家,是最早敏锐意识到储能重要性的群体之一。
2024年7月,隆基绿能董事长、总经理钟宝申在公开活动上表示,“一体化组件的大型企业基本上都上了储能,有人问隆基为什么不做储能。我说我没有看到隆基在储能领域能够有什么样独特的能力来给社会、给客户贡献一些独特的价值,因此隆基不做搅局者。”
隆基摆向储能曾因2024年10月广为流传的一份“北京交流纪要”成为业内舆论焦点。纪要显示,时任公司总裁李振国称,之前把氢能当作第二曲线,但目前看来暂时不成立,光伏储能融合应用方面的业务更有可能成为第二曲线,氢能可能调整为第三曲线。公司目前并没有做储能电芯的想法,更多是跟储能领域的优质企业合作,也有可能通过资本去进行更深入的合作。
但同年11月,钟宝申在业绩说明会仍重申,“在储能方面尚无明确决策”,称“电化学储能是一种十分灵活的储能方式,但隆基目前选择将氢能作为布局储能的途径”。他强调,隆基需在储能领域找到“独特能力”,避免成为单纯的“搅局者”。
事实证明,隆基错判了储能的需求爆发速度及程度。绵延的光伏寒冬之下,率先布局储能的光伏企业大放异彩。
今年前三季度,得益于储能业务的爆发式增长及高毛利,阳光电源的营收和净利润实现双位数增长。上半年,该公司的储能业务营收首次超过光伏逆变器,海外市场布局的深化亦推动海外营收反超国内。
依托大型储能的先发优势,储能业务已成为阿特斯的利润增长核心引擎。前三季度,阿特斯大型储能产品出货量达5.8GWh,同比增长32%。其中第三季度单季出货2.7GWh,同比增幅高达50%。尽管第三季度净利润下滑,但这已是光伏行业极少数稳定盈利的企业。
在隆基绿能之前,同为光伏组件龙头的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均已推出储能产品。
天合光能在近日举行的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今年储能出货目标是8GWh,明年出货量目标规划在今年的基础上基本翻番。目前公司已签单的海外订单超10GWh,预计主要在2025-2026年交付,未来还会持续加大海外市场签单力度,支撑储能业务规模扩张和盈利质量提升。
晶科能源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前三季度储能系统发货3.3GWh,发货量持续保持高增长。叠加海外占比的显著提升,公司储能业务盈利能力明显改善。预计四季度储能业务有机会实现扭亏,2026年将开始贡献盈利。
晶澳科技则围绕分布式户用、分布式商用以及集中式光伏电站,推出了三个系列的储能产品。据澎湃新闻了解,晶澳科技今年已在储能上实现出货,产品覆盖户用、工商业和大储。晶澳布局储能业务很早,可追溯至2022年,但该业务的盈利贡献并不明显。2025年,是晶澳储能的集中发力年。
储能的高增速春天还将持续很久,2025年方才正式入局的隆基绿能,逆袭还有戏吗?是否为时已晚?钟宝申曾在9月的投资者交流中回应,“现在进入储能领域不算晚”,储能行业“仍处爆发起点”。然而,如今储能产业的厮杀激烈程度不亚于当年的光伏,隆基储能成败,仍有一系列未知数待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