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车购置税正常的变化,多家新能源车企纷纷“自掏腰包”推出兜底政策。

根据2023年公布的《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今年是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最后一年;2026年和2027年,新能源汽车将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即按照5%的实际税率征收,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

目前我国车辆购置税计算公式为10%[发票价(1+增值税率13%)],4S店一般提供给消费者的快捷计算方式为车辆发票价11.3。若在明年购买发票价33.9万元以上的新能源汽车,则需缴纳的购置税将超过1.5万元,购买20万元左右的车型也要缴纳近一万元的购置税。

于是车企纷纷推出兜底政策,来给锁单的消费者吃下“定心丸”。据不完全统计,今年9月以来,已有理想、蔚来、鸿蒙智行、小米、极氪、领克、智己、长安启源、深蓝、奇瑞等十余个品牌都先后推出了兜底政策。

当下,不少车企的兜底政策仍在有效期内,补贴方式普遍为“减免购车尾款”,补贴额度为“比2025年多出的差额部分”,上限也均为1.5万元。

不少车企都以11月30日或12月1日为截止时间。例如小米汽车的跨年购置税补贴方案,在2025年11月30日前完成锁单的车主,若因官方原因导致车辆在2026年交付,可享受购置税补贴,确保车主不因购置税政策变动增加额外支出。蔚来的补贴有效期最长,在今年12月31日(含)之前锁单全新ES8的,均可享受相应的购置税补贴。

在补贴车型方面,其实不少车企推出的购置税兜底政策仅针对特定车型,一般为刚刚上市的新款车型。例如理想汽车针对理想i6、极氪汽车针对极氪9X发布购置税补贴方案。此外,也有长安启源、小米汽车等对全系车型进行兜底。

此前,业内专家普遍预期,购置税减免政策的退坡,或将推高年底消费者的购车热情,带来翘尾行情。不过随着车企此类补贴政策的陆续推出,业内对年末车市走向也有了不同的判断。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认为,今年年末车市或不会出现明显的“翘尾”,一方面是厂家纷纷出台了购置税兜底政策,另一方面则是车市促销力度相对温和,这两个因素叠加之下,消费者不会急迫购车。

此外,她补充说,尤其是一些爆款新能源车型受交付时间制约,今年的订单也将转化为明年的交付量。

当前,不少车企销售的是“期车”。以小米YU7为例,官网显示其当前的交付周期为35-38周,也就是说,在11月13日锁单后,消费者最快要到明年7月才能提车。按照惯例,交付量也将被累加在提车当月。

事实上,自2014年9月1日起,我国对购置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这一政策在此后十余年间历经四次延续与多轮优化,从全额免征逐步过渡到差异化减免,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成长为全球领头羊。而政策退坡正是行业成熟标志,意味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政策驱动”走向了“市场驱动”。

乘联分会数据显示,10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224.2万辆,同比下降0.8%;1-10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累计零售1925万辆,同比增长7.9%。1新能源乘用车的增速已经远超整体,零售128.2万辆,同比增长7.3%;1-10月累计零售1015.1万辆,增长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