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华东师范大学长三角一体化法治研究院与上海律典智库联合发布《长江三角洲城市法治指数测评蓝皮书(2024年度)》,继续对长三角全部41个设区的市法治建设水平进行测评。该指数测评于2020年启动,每两年测评一次。

三省一市2020、2022、2024年度平均得分情况
上海律典智库主任程彬介绍,将2024年与2022年的测评结果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总分稳步上升,而且内部差距缩小,长三角法治进入“优质均衡”发展新阶段。第一,平均分从78.23分至81.66分,进步城市达33个。第二,没有城市低于70分,也没有城市高于平均分10分以上,说明整体水平趋于均衡,法治建设的“洼地”正在被填平。
测评显示,平均得分达到81.66分,较2022年的78.23分提升了3.43分,整体评级从“良好”跃升至“优秀”。评级优秀的城市数量大幅增加:从2022年的15个增至23个,优良率持续保持100%。三个城市获A+评级,分别是上海(91.5分)、宁波(90.75分)、温州(90.25分),温州首次跻身A+行列。

长三角城市法治测评指数(2024年度)汇总
根据对三省一市城市的分类统计,按照评级标准,上海市为A+,浙江省和江苏省为A-,安徽省为B+。与2022年相比,三省一市的平均分值均得到提高,其中,江苏省和安徽省进步明显。
从单项指标看,长三角法治指数亮点与短板并存,结构性问题亟待破解:
一是营商环境、社会治理、法律服务三大领域制度成熟度高、创新活跃。营商环境(97.68%,A+),长三角正在成为全国营商环境法治化改革的试验田。社会治理(95.12%,A+),社会治理从“单打独斗”走向“区域协同”。法律服务(91.46%,A+),法律服务正从“有没有”向“好不好”“快不快”升级。
二是公正司法、全民普法守法两大领域进步显著,机制建设见成效。公正司法(89.63%,A),专项工作全部满分,公益诉讼、行政负责人出庭率等机制全面落实。普法守法(72.10%,B-),虽仍属中后段,但较2022年提升7.67%,是进步幅度最大的领域之一。

长三角城市法治测评九大指标得分情况
不过,上述蓝皮书也指出,严格执法、依法治市两大领域亟待改进,存在制度执行不足的问题。其中,严格执法评级从B+下滑至B-,是唯一不升反降的领域;依法治市虽较2022年略有进步,但仍以54.88%的得分率维持D级,是唯一“不及格”的领域。
长三角城市法治指数测评项目总策划、长三角一体化法治研究院院长刘平介绍,长三角城市法治指数构建了包括依法治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普法守法、阳光政府、社会治理、营商环境、法律服务等9大一级指标、115项二级指标的测评指标体系。测评结果不仅反映城市法治建设总体情况,还横向对比城市之间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意见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