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江商报



  记者:潘瑞冬

  又一家股份行加入中期派现大军。

  11月14日晚间,(601818.SH、06818.HK)发布2025年度中期利润分配方案公告,拟向全体普通股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息1.05元(含税),拟派发现金股息总额62.04亿元(含税),占归母净利润的25.2%。这是光大银行继2024年首次中期分红后再度分红。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目前,9家股份行中,已经实施或将实施中期派现共有7家,累计派现金额将达669.73亿元。其中,光大银行的派现金额排在第四名,仅高于

  值得一提的是,在行业净息差普遍承压的环境下,9家股份行大部分净息差也呈走低趋势,光大银行2025年前三季度的净息差为1.34%,较2024年的1.54%下降了0.2个百分点。

  不过,从2025年全年角度来看,上市股份行的净息差降幅有望收窄。光大银行管理层分析称,预计银行业净息差总体呈现降中趋稳态势,净利息收入增速有望企稳回升。

  9家股份行7家中期派现

  上市股份行中,目前已经有7家拟分红或已经分红。

  据了解,目前已经进行完分红的仅民生银行一家。据了解,民生银行于2025年9月16日发放中期现金红利,以总股本437.82亿股为基数,每股派现0.136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59.54亿元,其中A股股东获分红约48.23亿元。

  是首次启动中期分红,分红金额分别为262.26亿元、119.57亿元,均超百亿,也是股份行中分红金额排在前两位的银行。值得一提的是,的中期分红金额达104.6亿元,2025年中期派现金额超百亿的仅上述三家。

  11月14日晚间,光大银行发布2025年度中期利润分配方案公告,拟向全体普通股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息1.05元(含税),拟派发现金股息总额62.04亿元(含税),占归母净利润的25.2%。这是光大银行继2024年首次中期分红后再度分红。

  回溯公告,光大银行在2025年1月7日通过股东大会敲定了2024年度中期利润分配方案,方案内容为每10股派发现金股息1.04元(含税),合计拟派现61.45亿元,1月22日完成分红。

  此外,平安银行和华夏银行也披露了中期分红方案,平安银行派息45.80亿元,方案无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后续待确定具体发放日期即可实施。华夏银行8月已通过2025年中期分红方案,拟分红15.91亿元,但尚未确定股东大会审议时间及分红发放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明确2025年中期不进行分红。高管在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会进一步研究中期分红相关政策,不过截至11月16日,尚未正式披露2025年中期分红方案。

  目前,9家股份行,7家已经或者即将分红的金额累计将达669.73亿元。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上市股份行参与中期分红,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12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及其后续修订,明确鼓励上市公司增加现金分红频次,提高分红水平。随后,新“国九条”以及中国证监会印发的《关于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保护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引导推动上市公司一年多次分红、预分红。

  在政策支持下,不仅是股份行,国有六大行、城商行和农商行也纷纷开启了中期分红计划,国有六大行中期的分红金额将达2046.6亿元,此外,城商行,以及农商行已经完成了首次中期分红计划。

  据统计,包括股份行在内,已经有24家上市银行实施了或者将实施中期分红计划,累计分红金额将达2637.9亿元。

  净息差降幅将收窄

  在净息差持续承压的情况下,9家股份行三季报整体并不乐观,仅两家的营业收入实现增长。

  整体来看,2025年前三季度,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浙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514.2亿元,1612.34亿元、1565.98亿元、942.7亿元、1006.68亿元、648.81亿元、489.31亿元,同比下滑0.51%、1.82%、3.46%、7.94%、9.78%、8.79%、6.78%。

  营业收入下滑主要是由于净息差承压。以股份行龙头招商银行来看,截至三季度末,招商银行净息差1.87%,同比下降0.12个百分点,较2024年末降低了0.11个百分点。对此,招商银行解释称,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及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叠加有效信贷需求尤其是零售贷款需求不足、新发生信贷业务收益率同比下行,导致生息资产收益率下降,是拉低净利息收益率的主要因素。

  光大银行在业绩说明会上表明,2025年以来债券市场利率整体上行,估值损益有所下降,叠加上年同期市场利率下行带动估值损益基数较高,使得该行第三季度其他非息收入同比降幅较大。此外,净息差承压的情况下,该行的利息净收入688.81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11%。光大银行2025年前三季度的净息差为1.34%,较2024年的1.54%下降了0.2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浦发银行和民生银行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322.8亿元、1085.09亿元,同比增长1.88%、6.74%。

  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民生银行的净息差1.42%,较2024年末和同期分别抬升0.03和0.02个百分点。而浦发银行的净息差还是走低趋势,2025年前三季度为1.3%,较2024年末和同期分别下降0.12和0.16个百分点。

  盈利能力方面,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和浦发银行的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0.52%、0.12%、3.02%、10.21%,增速均为正,浦发银行增速最高。此外,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和浙商银行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下滑6.38%、3.5%、3.63%、2.86%、9.59%。

  值得一提的是,从2025年全年角度来看,上市股份行的净息差降幅将收窄。光大银行管理层分析称,预计银行业净息差总体呈现降中趋稳态势,净利息收入增速有望企稳回升。

  其他股份行,包括兴业银行、浦发银行以及浙商银行等均表示了同样的看法。兴业银行称,监管将降低银行负债成本、保证适当息差、银行净息差降幅有望逐步收窄;浦发银行表示三季度净息差降幅明显收窄,呈现企稳向好态势;浙商银行则表示2025年以来该行净息差有所企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