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七旬退休教授王先生近日陷入一场家庭房产纠纷。因不具备购房资格,他出资 600 多万元以儿子和孙女名义购买别墅用于养老,并与儿子补签《借名买房协议》。但在办理产权过户时,因儿媳作为孙女监护人拒绝签字,房屋无法变更登记。

王教授诉至法院后,一审判决认定其微信聊天中 " 房屋住 15-20 年后留给你们 " 的表述构成赠与,驳回了其诉讼请求。

二审中,法院提出将房屋 50% 份额登记给孙女的调解方案,王教授夫妇拒绝后让步同意赠与 5% 份额,但遭儿媳反对,调解陷入僵局。
法律专家指出,本案中补签协议效力不足、未成年人房产权益受特殊保护等问题,导致老人维权困难。目前案件仍在审理中,这起纠纷不仅导致家庭成员对簿公堂,更引发社会对老年人财产权益保护的关注。
有网友评论称,钱到底还是老人出的,晚辈不该觊觎老人的财产;多少家庭因为房产纠纷导致关系紧张;既然是自己的孙女,又何必无谓争执?

对此,你怎么看?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施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