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赵阳戈
在科创板新一轮受理潮中,采用第五套上市标准的深圳核心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核心医疗”)进入大众视野。
核心医疗专注于人工心脏这一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目前公司仅有一款产品实现商业化且为初期阶段,因此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与此同时,主打产品单价开始下行,市场的扩张也有赖于医保政策的支持。公司本次IPO募资扩产计划背后,目前产能利用率尚不饱和。
商业化初期尚未盈利
核心医疗成立于2016年8月,是一家专注于人工心脏产品研发与应用的创新型医疗科技企业。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核心医疗已布局了5款植入式与6款介入式人工心脏产品。其中,1款植入式产品已成功实现商业化,2款介入式产品正处于注册审批阶段,另有多个产品管线处于不同阶段的临床试验中。
公司目前唯一实现商业化的产品为Corheart6,属于第三代全磁悬浮式人工心脏。该产品于2023年6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上市首年实现57台的销售业绩,2025年上半年Corheart6的销量为307台。

在国际化布局方面,Corheart6已在欧盟提交CE注册申请,并启动了一项覆盖欧洲多家顶尖心血管医院的多中心临床试验。此外,该产品还于2024年11月和2025年3月先后在哥伦比亚与乌克兰获得上市许可。
在介入式产品线上,核心医疗开发的CorVad4.0/6.0系列介入式心室辅助系统预计将于2026年第一季度获批上市。若顺利推进,该产品有望成为国内首款获批上市的介入式人工心脏产品。
核心医疗目前尚处于亏损状态,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655.03万元、9368.84万元、7047.76万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7亿元、-1.32亿元、-7275.14万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的累计未分配利润为-3.67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在上述报告期内也持续为负,分别为-1.08亿元、-8894.81万元与-8441.21万元,反映出企业自身造血能力尚未形成。
核心医疗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1.19亿元、1.51亿元与8751.29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17.13%、160.86%与124.17%。
持续的研发投入也带来了回报,截至2025年6月末,核心医疗累计获得境内授权专利220项,其中发明专利85项,在国内人工心脏领域的发明专利数量位居前列。
产品价格有下行趋势?
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相比,Corheart6在小型化与轻量化方面具备显著优势。其泵体直径为3.4厘米,重量为90克,较国际主流竞品分别降低约30%与50%。这一产品特性使其在儿童心力衰竭治疗领域展现出独特的临床价值,Corheart6也因此成为国内首款可用于儿童心衰临床的植入式人工心脏产品。
尽管上市时间相对较晚,但凭借突出的产品性能,Corheart6的市场销量迅速攀升。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该产品销量分别为57台、379台与307台。以终端植入量计算,Corheart6在2024年全国市场的占有率已超过45.9%,位居行业首位;2025年前五个月,其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攀升至52.86%,显示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然而,在销量快速增长的背后,界面新闻也注意到核心医疗的产品销售单价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具体来看,植入式左心室辅助系统的单价从2023年的29.04万元/台下降至2024年的24.72万元/台,降幅为14.86%;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22.96万元/台,降幅为7.13%。这一价格变动趋势引发了市场对其盈利模式的关注。
针对单价下降的原因,核心医疗解释称,主要是由于公司销售模式的调整所致。为更好地覆盖全国重点医院客户并构建高效的销售与配送网络,公司逐步转向平台经销模式。该模式下,平台经销商负责集中备货、渠道管理与物流配送等环节,单次采购规模较大,再结合公司的阶梯价格政策,导致产品单价有所下降。数据显示,平台经销模式贡献的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20.25%快速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69.24%,已成为公司主要的销售渠道。
尽管产品单价有所下沉,但同期核心医疗的毛利率呈现出稳步提升的态势,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分别为66.25%、69.66%与72.09%。这一变化表明,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公司产品的单位成本得到控制,规模效应初显。
核心医疗此次IPO计划募集资金12.17亿元,投向四个项目。其中,“人工心脏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作为扩产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拟投入募集资金1.39亿元。根据规划,该项目建设周期为1年,将通过新建生产基地、购置国内外先进设备及引进专业人才等方式,进一步扩大植入式与介入式人工心脏产品的生产规模。
然而,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核心医疗已建成的生产线包括设计年产1100套植入式人工心脏产品与年产3000套介入式人工心脏产品的产能。以2025年上半年367台的产量计算,公司植入式产品的产能利用率约为67%,而介入式产品生产线则因尚未获得批量订单而处于闲置状态。在此背景下,公司仍计划通过IPO募资扩大产能,其必要性与合理性值得深入探讨。
对于扩产计划,核心医疗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一方面,公司是对自身产品线有信心。其表示,随着Corheart6商业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以及CorVad4.0/6.0系列等核心产品未来的陆续上市,为满足潜在的临床需求,提前布局产能扩张具有战略意义。
另一方面,公司也看好人工心脏市场的长期增长空间。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0年至2024年,我国植入式人工心脏的年度植入量从1台快速增加至748台,市场规模也从70万元人民币攀升至2.6亿元人民币,期间复合年增长率分别高达423.0%与339.8%。预测到2033年,我国植入式人工心脏的植入量将达到25087台,2024年至2033年间的复合年增长率预计为47.7%;2033年市场规模也有望增长至57.0亿元人民币。
在介入式产品领域,由于国内目前尚无介入式心室辅助装置获批上市,市场仍处于蓝海状态。介入式心室辅助装置在中短期人工心脏治疗中占据主导地位。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预测,到2033年,我国中短期人工心脏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14.6亿元人民币,市场潜力大。
不过界面新闻也留意到,尽管市场前景广阔,但人工心脏产品的进一步推广与普及仍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医保政策的支持。
目前,人工心脏产品价格仍相对较高,若能纳入医保目录,将显著提升患者的可及性。目前,大部分高值耗材的医保准入与支付政策仍由各省份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
例如,2022年6月,广东省医疗保障局与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发布的《广东省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医用耗材目录(2022年)》中,已将“心室辅助装置”纳入心脏外科类材料,允许使用医保基金支付。
然而,政策红利背后也隐藏着不确定性。
核心医疗在招股说明书中坦言,若人工心脏产品未能被及时纳入更多地区的医保目录,或纳入后报销比例受到严格限制,可能导致产品在全国范围内的市场推广受阻,进而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此外,若因医保控费等原因,相关地区对人工心脏产品实施严格的限价采购政策,导致产品价格大幅下降,也将对公司的盈利能力构成重大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