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科技公司争夺新一代AI入口之际,阿里巴巴选择在这一关键时点释放其最具战略意味的一款C端产品。
11月17日,阿里正式推出“千问”APP公测版,背靠其开源模型Qwen3,并同步宣布国际版即将上线。

在注重模型竞争之外,阿里此番动作的重点在于,借助其在电商、支付、生活服务、云计算等领域累积多年的生态资产,构建一个能够承担日常事务管理和场景整合的AI助手。这一定位使千问成为阿里在AI时代的“入口级战略工程”。
阿里正在下注一个判断:大模型正在从“理解语言”过渡到“执行任务”;而在这一阶段,C端入口的竞争将不再由操作系统、浏览器或应用商店主导,而是由能直接完成事务的AI助手所重塑。千问则是阿里打算在这一周期早期争夺用户心智的关键武器。
1、转折点:阿里正式切入AI to C
阿里过去两年在AI战略上的关键词是“基础设施”与“开源”。
基建投入方面,阿里今年初宣布投入3800亿元用于AI基建,并设定十年扩充算力规模的长期目标,这些投入构成了千问的底层支撑。
在开源成果上,自2023年全面开源以来,阿里Qwen已经超越Llama、Deepseek等模型,成为全球性能最强、应用最广泛的开源大模型。截至目前,Qwen系列模型的全球下载量已突破6亿次,积累了极高的行业声誉。近期,阿里发布的旗舰模型Qwen3-Max,性能超过GPT5、Claude Opus 4等国际竞争者,跻身全球前三。
千问推出之前,阿里始终没有正面进入消费级AI应用领域。相较于海外的ChatGPT、Gemini等产品以及国内玩家的快速试探,阿里在C端显得谨慎。
事实上,要把“千问”端上C端舞台,阿里有十六年连续投入与路径累积。从2009年阿里云成立,到达摩院设立、再到近年来在大模型领域的密集技术突破,阿里掌握“模型+算力+生态”三条命脉。
技术层面,Qwen系列从0.5B到480B参数的全尺寸布局、以及覆盖文本、图像、语音、视频等全模态开源矩阵,使得阿里能把底层能力无缝派生到行业场景与终端应用。
更重要的是,阿里把这些能力放在自有云上进行训练与推理优化,构成“训练端—推理端—应用端”的闭环,这种闭环在落地效率与成本控制上对C端产品而言至关重要。
此次推出千问,标志着其AI布局首次从B端与基础设施延伸到“终端入口”层级。这一转折使千问成为了承接阿里AI战略的前台窗口,也让外界得以更清晰地观察阿里对未来AI使用方式的判断。
不仅如此,同步推进的国际版也释放出阿里的另一层意图:不仅要争夺中国市场的AI入口,还要依托开源模型在全球积累的势能,将竞争延伸到全球。
Qwen正在迅速抢占硅谷市场。Airbnb CEO布莱恩切斯基公开表示,公司正“大量依赖Qwen”,因其比openAI模型更快更好。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Qwen已占据全球开源模型的大部分市场,并在持续扩大份额。阿里开源的模型Qwen正在成为硅谷的根基。
随着Airbnb等硅谷公司公开采用Qwen模型,千问的海外版本被寄望于成为阿里突破国际用户市场的重要入口。
2、看未来:“能办事”的千问与它的生态优势
千问上线的时间点踩在行业的趋势转折点上。全球范围内,多家大模型公司开始强调从Chatbot向Agent过渡,阿里也选择以可办事的“个人助手形态”推出产品,而非强调单纯的模型能力。
这与阿里管理层的表态一致。管理层认为,AI发展将经历“学习人”、“辅助人”和“超越人”三个阶段。目前,大模型的能力已经进入到“辅助人”的Agentic AI时代,阿里大力入局C端市场的时机已经成熟。
除了对话质量,千问与现存AI应用的差距还体现在“可执行性”——即在具备规划、抽象与生成能力的基础上,借助阿里生态完成具体任务。这一能力构成了千问的中长期竞争核心。
阿里方面表示,这次发布的千问APP是一个初级版本,将用最先进的模型,打造一个“会聊天能办事的个人AI助手”。除了聊天足够聪明外,“能办事”将是千问APP的一个重要发力方向。千问APP的战略目标是打造未来的AI生活入口。
目前,千问已经展现出一定的办事能力。比如,一句指令就能让千问APP几秒钟完成一份研究报告,并制作成几十页的精美PPT。不久前,千问在与ChatGPT、Gemini、Grok等全球顶级模型PK的实盘投资大赛中斩获冠军。
为了理解千问未来可能承担的角色,不妨以一个典型的日常场景来观察其潜力。
当一场工作会议结束,员工需要根据会议纪要总结大纲,并整理生成用于下一场会议展示的PPT。利用千问App,他不再需要自行提炼要点、撰写PPT大纲并导入PPT模板,而只用将数千乃至上万字的语音转写速记输入进千问,点击PPT创作,就可以看到千问自动为其提炼要点、生成大纲,并在接受确认之后生成精美的PPT,还可以随意切换合适的模板。
在传统应用模式中,用户需要打开多个App,分别完成界面点击、信息筛选和格式转换等步骤。但在千问的体验测试中,上述任务可以通过一个复合指令触发。
另外,阿里巴巴正计划将地图、外卖、订票、办公、学习、购物、健康等各类生活场景接入千问APP,让千问具备更强大的办事能力。
这意味着,千问不仅是一个信息或文本生成工具,更可能成为阿里多项服务的统一调度层。用户无需打开多个App,而是通过自然语言发起指令,由千问自动完成调用、匹配和执行。
这样的体验并非千问的专属设想,全球多家科技公司都在探索类似路径。但依托阿里的生态结构,千问在生活服务和交易能力上具备更实际的整合空间。随着更多场景的开放,其“可执行任务”的边界将进一步扩展。
从战略视角看,千问的意义已经超越了产品本身。它是阿里将模型能力、生态能力与基础设施能力串联起来的一次尝试,也是中国科技公司参与全球AI入口竞争的一个关键节点。
未来几年,AI入口之争将不再只比拼模型性能,而是比拼谁能成为用户每天使用的第一层数字界面,也即AI OS——若千问能够稳定承担这一角色,其使用频率和用户黏性将显著提升,也将使阿里在C端继续获得战略级的入口位置。
无论结果如何,这将是阿里一场影响未来十年的重要战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