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挽救科技型民营企业,自指定管理人至批准重整计划仅用时77天。

11月18日,北京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通报司法挽救科创企业整体工作情况,并发布8个典型案例。通报显示,2024年以来,北京破产法庭聚焦科技创新企业司法需求,成功挽救拥有专精特新、高新技术等资格认证的中小微科创企业27家,覆盖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医疗、数字文旅、算力基础设施等科技前沿领域。通过重整、和解程序引入投资24亿元,化解各类债务超100亿元,稳定2000多名职工岗位,一半以上企业通过庭外与庭内重整程序相结合,实现快速挽救。

北京一中院副院长李忠勇介绍,经统计,科创企业从启动重整到批准重整计划平均用时4个半月,既实现困境企业的快速救治,又较好实现产业延续、核心技术安全等多重价值目标。

“科创类企业司法挽救时效性要求高。”李忠勇表示,高新科技行业技术生命周期短、市场需求变化快,技术更新日新月异,一旦落后于市场需求,失去竞争力,企业就会迅速陷入经营困境。同时,在国际融资渠道受到挤压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科创企业陷入困境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给通过司法挽救科创企业的时效性提出更高要求。

北京破产法庭庭长常洁表示,针对科创企业“快迭代、短窗口”的特点,该院主要通过两大举措提速:一是“推定价值+简化流程”抢时间。对专精特新、高新技术科创企业,直接推定其具有重整价值和重整可能,跳过传统的价值评估“前置环节”,确保破产程序快速启动。二是“数字赋能+线上办理”提效率。依托破产审判数字化平台,实现案件受理、财产查控、债权人会议全流程线上化,法官、管理人、债权人可实时互通。

比如,在方正国际软件公司重整案中,法院建立债权人“一对一”在线答疑通道,不仅让普通债权组同意人数占比达96.17%,更通过线上流程压缩了沟通成本,为企业快速回归市场节省了宝贵时间。

“该案系人民法院挽救科技型民营企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典型案例,自指定管理人至批准重整计划仅用时77天,有效维护各利益相关方合法权益。”法院介绍,经过重整,方正国际公司依法平稳化解近12亿元债务,开拓、维持公司700余个项目运营,涉及千余份业务合同,稳住近400名职工岗位,保障了交通、金融、政务、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的延续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