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开罗 11 月 17 日电专访|中国可持续发展经验为埃及提供宝贵借鉴——访埃及沙漠研究中心主任胡沙姆 舒基

  新华社记者董修竹姚兵

  埃及沙漠研究中心主任胡沙姆 舒基日前在开罗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在旱地绿化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功实践形成了宝贵经验,埃及寻求借鉴中国经验,深化双方在荒漠化治理、水资源管理和提高农业生产力等领域的合作。

  舒基表示,中国在荒漠化治理方面成效显著,尤其是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治理中取得的成就,为埃及提供了可效仿的范例。" 中国的绿色防护带和大规模生态修复项目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他说。

   10 月 19 日,埃及沙漠研究中心主任胡沙姆 舒基在埃及首都开罗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新华社记者 隋先凯 摄

  位于开罗的埃及沙漠研究中心是埃及农业和土地改良部下属研究机构。据舒基介绍,埃中两国已经在相关领域展开了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许多埃及研究人员已在中国获得环境、农业和荒漠化防治等领域的高等学位,成为 " 连接埃中两国科研机构的桥梁 "。

  今年 9 月 30 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中国科学院中 - 非联合研究中心和埃及沙漠研究中心在开罗签署一项可持续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旨在推动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及经验互鉴。

  根据该备忘录,中国科学院中 - 非联合研究中心将在埃及沙漠研究中心设立区域办公室,以加强中国、埃及和其他北非国家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该办公室还将致力于指导联合培训项目,提升非洲专业人员能力建设水平等。

  谈及新设办公室,舒基表示:" 该办公室将为非洲伙伴提供培训和宣传项目。" 他期待埃中合作成为其他面临类似生态环境挑战的非洲国家学习的典范。

  舒基补充说,埃及沙漠研究中心正与中国投资者和科学家合作,培育可在盐碱和干旱条件下生长的非传统高产作物。" 我们的目标是实现以更少用水量获得更高产量。" 他指出,埃及在应对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需求方面面临 " 巨大挑战 ",而水资源严重短缺和可耕地有限使形势更加严峻。

  舒基对埃及水资源短缺问题深表忧虑。据他介绍,目前埃及的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 500 立方米。按照国际公认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 1000 立方米为重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 500 立方米为极度缺水。埃及已采用海水淡化和废水处理等先进技术应对,但高昂成本仍是挑战。

  他还表示,埃及每年因荒漠化、干旱和流动沙丘而丧失土地。因此,埃及与中国在绿色防护带和植树造林项目上的合作至关重要,这 " 不仅是为了保护环境,也为了保障新城和农业新区的投资安全 "。

  舒基说,埃中两国均致力于可持续发展,通过技术研发利用和加强国际合作,特别是与中国的合作,埃及将进一步保障水资源和粮食安全,为子孙后代的未来保驾护航。

   10 月 19 日,埃及沙漠研究中心主任胡沙姆 舒基在埃及首都开罗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新华社记者 隋先凯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