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科学谋划未来5年的目标、任务和举措。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必须深刻领会全会的重大意义,认真学习、深入宣传全会精神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
如何把握“十五五”规划建议的基本内容和重点问题?如何理解“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的深刻内涵?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新闻传播中心就此采访了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
记者: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要求“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全会的各项部署是如何体现这一要求的?
杨伟民:学好全会《建议》,首先要学习领会“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中,既有必须长期坚持的,又有时效性更强的内容。“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两个推动”“一个确保”,是“十五五”规划建议的逻辑起点和总体要求。
“两个推动”是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建议》说明中强调,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重要标志性指标就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要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保持适当速度。2024年,我国人均GDP约1.35万美元。今后十年,若按美元计算的人均GDP年均名义增长5%左右,2035年我国人均GDP将达到2.3万美元,比现在增加近1万美元,达到2020年提出这一目标时的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议》说明中还强调,《建议》稿在指导思想中突出强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这是指导“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总体性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也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内涵十分丰富,基础是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费,并把收入和消费差距控制在社会合意范围。
《建议》提出的十二项战略任务及其重大举措,均围绕着“两个推动”、进而实现“一个确保”进行部署。
记者: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如何理解“六个坚持”重要原则的深刻内涵?
杨伟民:《建议》提出的“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六个坚持”重要原则是一个系统组合,缺一不可。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持续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领导,确保了我国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障,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提供根本保证。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的领导,主要是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要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把党的领导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
坚持人民至上,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导向。发展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同时,在满足民生需求中拓展发展空间。扩大居民消费、增加居民收入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也是拓展发展源泉的任务。
坚持高质量发展,是发展主题,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在供给侧,要更加重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需求侧,要更加重视做强国内大循环,明显提高居民消费率。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系统部署,并要求在“十五五”时期的2029年,也就是新中国成立80周年时,完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任务。“十五五”时期,既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期,要聚焦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深层次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
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政府行为越规范,市场作用就越有效。要建设法治经济、信用经济,完善市场规则,防止不当干预。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这是发展的底线,也是发展的前提。要在发展中固安全,在安全中谋发展,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记者:《建议》提出,促进形成更多由内需主导、消费拉动、内生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为什么要促进形成这一经济发展模式?
杨伟民:促进形成更多由内需主导、消费拉动、内生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个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是《建议》的一个亮点。
“十五五”时期,经济增长要保持在合理区间。在供给侧,量不是主要问题,我国的生产能力足够大、足够强,问题在质,要转向创新驱动,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在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上取得实质性、突破性进展。在需求侧,主要问题是量,要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的量。
《建议》把消费问题提到发展模式这种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按照目标导向,实现“一个确保”的必然要求。“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必须以国内循环的稳定性对冲国际循环的不确定性。所以,必须形成更多由内需主导、消费拉动、内生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增强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主动力作用。
记者: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高度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提出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老百姓最关心的是收入,在收入分配方面,全会提出了哪些新要求、新举措?
杨伟民:公平合理的分配,不断增加居民收入,是持续扩大居民消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基本条件。我国居民消费占总需求的比重低,主要是国民收入中居民收入占比低,居民收入差距大,低收入群体规模大、收入低。所以,形成消费拉动的发展模式,必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这是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任务,应该在“十五五”时期取得重大突破。
《建议》高度重视收入分配问题,提出了许多新政策、新举措。如,要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形成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的分配机制;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加强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再分配调节,有效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等。
特别是《建议》提出的“实施城乡居民增收计划”,值得期待。落实《建议》的一个重要方式是编制实施更具可操作性的专项规划,过去往往编制产业或供给方面的专项规划,居民增收计划是第一次。一定会提出更具体的目标指标和有力度的政策,实实在在地让全体人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