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 11 月 19 日消息,Meta 正式确认,公司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现代 AI" 教父 " 之一杨立昆(Yann LeCun)将于 2025 年底离职,创办一家专注于 " 世界模型 "(world models)方向的独立 AI 初创公司。

现年 65 岁的杨立昆被誉为 "AI 三巨头 " 之一(另两位为杰弗里 辛顿和约书亚 本吉奥),三人因深度学习开创性贡献共同获得 2019 年图灵奖(计算机界诺贝尔奖)。

2013 年,他从纽约大学加盟当时的 Facebook(后更名为 Meta),创建 FAIR 实验室,开创了科技巨头大规模招募学术泰斗的先河。

Meta 发言人表示:" 我们感谢杨立昆过去 12 年对 Meta 人工智能的巨大贡献,并期待通过合作伙伴关系继续受益于他的前沿研究。"

该发言人称,Meta 将与杨立昆的新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并获得其创新成果的优先使用权。

杨立昆在领英也发帖表示,新公司将延续他过去几年在 Meta FAIR 实验室(Fundamental AI Research)和纽约大学主导的 " 高级机器智能 "(Advanced Machine Intelligence,简称 AMI)研究计划。他写道:" 新公司的目标是引发 AI 领域的下一次重大革命——构建能够理解物理世界、拥有持久记忆、进行推理并规划复杂行动序列的系统。"

不同于 Meta 当前主力投入的 Llama 系列大语言模型,杨立昆长期坚持的 " 世界模型 " 路径强调利用图像、视频等多模态数据,让 AI 真正 " 理解物理世界及其规律 "。他认为,只有突破这一步,AI 才能具备常识推理、长期记忆和复杂规划能力,真正接近甚至超越人类智能。

杨立昆在领英的帖子中明确表示:"AMI 将在经济众多领域拥有广泛应用,其中部分与 Meta 的商业利益重叠,但更多领域并不重叠。在独立实体中推进 AMI 目标,是最大化其广泛影响力的方式。"

此次离职正值 Meta 人工智能部门近年最大一次重组:2025 年初,Llama 4 模型发布后未能获得开发者认可,整体进度明显落后于 OpenAI 和谷歌。随后,Meta 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马克 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斥资数百亿美元组建全新 "Meta 超级智能实验室 "(Meta Superintelligence Labs,简称 MSL),从 Scale AI 挖角 28 岁首席执行官汪滔(Alexandr Wang)出任首席 AI 官,前 GitHub 首席执行官纳特 弗里德曼(Nat Friedman)负责产品团队。

今年 10 月,Meta 又从超级智能实验室裁员约 600 人,其中包括杨立昆当年一手创立的 FAIR 部门多名核心成员。作为杨立昆 2013 年亲自创建、长期坚持开源理念的 AI 研究重镇,FAIR 的影响力在公司内部持续被边缘化。

知情人士透露,杨立昆与汪滔领导的新团队几乎没有互动;后者在与 OpenAI、谷歌的激烈竞争中更倾向封闭式开发,与杨立昆长期倡导的开源理念产生明显冲突。

以下为杨立昆在领英发布的帖子全文:

正如许多人通过传闻或近期媒体报道所知,我计划在 Meta 工作 12 年后离职:其中 5 年担任 FAIR 创始主任,7 年担任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FAIR 对公司、对人工智能领域、对科技界乃至对更广阔世界的影响令人叹为观止。创立 FAIR 是我最引以为傲的非技术成就。

我正在创办一家初创公司,继续过去几年与 FAIR 同事、纽约大学以及更广泛学术圈伙伴共同推进的 " 高级机器智能 " 研究计划。新公司的目标是引发人工智能领域的下一次重大革命:构建能够理解物理世界、具备持久记忆、进行推理并规划复杂行动序列的系统。

我由衷感谢马克 扎克伯格、安德鲁 博斯沃思(Andrew Bosworth)、克里斯 考克斯(Chris Cox)和迈克 施罗普弗(Mike Schroepfer)多年来对 FAIR 以及 AMI 计划的支持。正因为他们持续的兴趣与支持,Meta 将成为新公司的合作伙伴。

在我看来,AMI 将在经济众多领域拥有广泛应用,其中部分与 Meta 的商业利益重叠,但更多领域并不重叠。在独立实体中推进 AMI 目标,是最大化其广泛影响力的方式。

待时机成熟,我将公布新公司的更多细节。在此之前,我将在 Meta 继续工作至今年年底。(文 / 腾讯科技特约编译无忌,编辑 / 苏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