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BBC 的一篇报道《美国如何超车中国成为非洲最大外国投资者》在舆论场引发关注。文章援引数据称,美国 2023 年对非洲的外国直接投资(FDI)似乎打了翻身仗,超越中国成为对非投资最大来源地。

但凡对非洲有些了解,就会发现这篇文章漏洞百出。所谓 " 美国超车 ",不过是西方媒体的片面论断,完全经不起推敲。

今天,我们就来拆解一下这篇报道背后有哪些硬伤,还原非洲投资格局的真实样貌。

槽点一:以偏概全。

这是 BBC 所援引的约翰斯 霍普金斯大学中非研究所的最新数据

文章最大的槽点,在于它仅通过 2023 年这一单一年度的数据来下定论。

约翰斯 霍普金斯大学中非研究所主任黛博拉 布劳蒂加姆对此发文回应:"BBC 在发布这篇文章前并没有向我们征求意见,当其他媒体也开始跟进这一话题时,我们公布了 2024 年的数据。"

在 2024 年,中国对非年度 FDI 流量达到 33.7 亿美元,而美国则为负 20.2 亿美元。

这种剧烈的波动恰恰证明了美国资本在非洲的投机性和不可靠性。相比之下,即便在全球经济承压的背景下,中国对非投资依然保持着韧性和连续性。

布劳蒂加姆说,必须强调的是,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其对非 FDI 数据本身都无法反映非洲国家投资环境的完整图景。比如,作为投资目的地的毛里求斯在中美对非投资数据中均位列前五,但这并不意味着毛里求斯一定拥有特别突出的投资机会,而更多反映了其作为离岸金融中心的角色。

槽点二:避重就轻。

英国海外发展研究所数据

衡量一国在非洲的经济影响力,不能只看一年的投资流量,也要看长期的投资存量。BBC 拿着一年的数据大做文章,却刻意回避了更深层的事实:是西方国家在非洲 " 闷声发大财 "。

英国智库海外发展研究所数据显示,欧美国家对非洲的投资存量长期以来都远高于中国,甚至荷兰、英国、法国单个国家的对非投资存量也要高于中国。

那么,西方舆论为什么总炒作中国对非投资体量?

一是增长速度快。在 21 世纪初,中国在非洲几乎没有任何投资。即便在 2010 年,中国在非洲的 FDI 存量仅为 130 亿美元,还不及新加坡(200 亿美元)或马来西亚(170 亿美元)。然而,到了 2020 年代,这一数字激增至超过 400 亿美元,使中国跻身非洲前五大 FDI 来源国之列。

二是项目 " 能见度 " 高。中国投资和建设的基础设施(铁路、大桥、港口)看得见、摸得着,而且中国通常以贷款形式支持发展融资,这些并不统计在 FDI 中。

欧洲这些老牌殖民宗主国们 " 闷声发大财 ",在非洲经营了上百年,垄断了大量优质矿山、油田和金融资产。而中国在非洲搞一些项目就大炒 " 中国威胁论 ",这是什么心理在作祟?

槽点三:忽视本质。

BBC 的报道压根不提中美对待非洲发展的本质差别。中国从不排斥任何国家对非洲的投资。不管是谁投的钱,只要对非洲发展有利,能促进就业和工业化,都值得鼓励。

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大多集中在基础设施、制造业和民生领域,目的是互利共赢,帮助非洲提升造血能力。

美国国际发展金融公司官网截图

反观美国主导对非投资的机构——美国国际发展金融公司。这个成立于 2019 年的机构在其官网上毫不掩饰地宣称,其成立的战略目的就是锁定关键矿产、供应链、战略通道,是 " 遏制中国在世界各地日益增长的影响力 "。

真是一点也不装了!

谁为一己之私而把非洲作为工具,谁是真正促进非洲发展的可靠伙伴,非洲兄弟姐妹们心里自有一杆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