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文姝琪
在人工智能浪潮之下,AI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规模铺开引发了产业链上游的连锁反应。互联网巨头与云厂商对高性能存储资源的争夺,正导致存储芯片供应链出现波动。
摩根士丹利日前发布的报告中指出,目前是“存储超级周期(memory supercycle)”,存储芯片(NAND 和 DRAM)的现货价格在过去六个月内上涨了50%至300%。存储芯片(NAND和DRAM)是PC、服务器等产品的关键组件。报告警告称,存储芯片价格的大幅上升将压缩硬件原始设备制造商(OEM)的利润率,零部件通胀通常在两到三个季度内反映在财报结果中。
据界面新闻报道,本轮存储芯片的涨价潮下,多家手机厂商暂缓采购存储芯片。
“存储供应的短缺和价格上涨不会是一个短期现象,明年一年的周期里可能都会维持现状。”在11月20日举行的联想集团财报电话会上,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针对近期市场关注的存储芯片短缺及成本上涨问题作出回应。
但杨元庆同时强调,应对此类周期性波动对联想而言“并非新鲜课题”。作为行业里内存、闪存,固态硬盘等零部件的最大买家,联想与关键零部件的供应商都签有长期的合作,“在真实的用户需求不超过企业预测”的前提下,基本可以锁定明年一整年的供应;有信心在保持产品竞争力的同时,维持毛利与净利的稳定。

上述报告亦认为,联想在PC业务上由于企业与商用客户占比高,其转嫁成本波动的能力优于戴尔、惠普等依赖消费渠道的厂商。
11月20日发布的25/26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联想当季营收同比增长15%至1464亿元人民币,创下财季历史新高,超出市场预期;经调整后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5%达36.6亿元人民币。
杨元庆在接受界面新闻等媒体的采访时,谈及各行各业对AI的应用表示:“任何的创新初期,产生一些泡沫是难以避免的,比如大语言模型;但总体方向上,我们认为并不存在泡沫,因为下一阶段将是人工智能的普及。”
此外,本次财报,联想集团首次披露了AI相关业务收入情况,其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已提升至30%,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
具体业务方面,联想包括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及其他智能设备业务在内的IDG(智能设备业务集团)实现营收10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其中个人电脑市场份额首次超过25%。
其中,被视为新增长引擎的AI PC渗透率显著提升。财报显示,配备一定算力的NPU(神经网络处理单元)与端侧个人大模型的AI PC渗透率提升至占总出货量的33%,在全球Windows AI PC 中的市场份额达31.1%。
随着今年10月微软宣布Windows 10终止服务后,包括联想、惠普、戴尔等各家PC企业都开始在系统切换带来的换机潮外,寻找新的增长点,而抢占AI PC的市场话语权或是新的关键。
对此,杨元庆在媒体沟通会上表示,Windows 10系统切换带来的设备更新还会延续几个季度,但人工智能电脑(AI PC)也是支撑PC市场增长的重要因素。基于此,联想认为PC市场上5%到10%的增长“可以期待”,联想有信心全年保持双位数的增长。
根据IDC数据, 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传统PC市场实现加速回暖:出货总量达到7590万台,相较于去年同期(6930万台)增长了9.4%。
相比于PC业务的稳健,与AI算力紧密相关的联想ISG(基础设施方案业务集团)则呈现出营收增长、盈利承压的态势。25/26财年第二季度,ISG实现营收近3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运营利润亏损收窄至3200万美元。
这已是其连续第二个季度亏损。财报显示,亏损是由于增加了用于扩大人工智能能力及加快企业基础设施业务转型的投资,以及扩展其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产品组合。
此外,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刘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新客户的拓展和云基础设施和企业基础设施并行发展的双轨策略下,正尽快让ISG业务重回盈利性的增长轨道。
当季,联想SSG(解决方案与服务业务集团)营收同比提升18%,连续第18个季度保持双位数增长,运营利润率超过22%。该业务包含了支持服务、项目与解决方案服务业务及运维服务业务。
对于下一阶段的战略重心,杨元庆指出,AI计算的重心正从云端的“训练”转向本地数据中心和边缘侧的“推理”。未来,联想将“尤其重视”AI推理服务器及基础设施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