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亦是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传承与创新的新起点。面对日益严格的药政法规和愈发严峻的市场环境,同仁堂于2025年4月发布了《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全面吹响了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号角。
该方案紧扣核心任务,明确了以“经营效能增强”和“投资价值提升”为导向,并将“稳定投资者回报”作为一项关键年度任务。“提质增效重回报”不仅是同仁堂对监管层倡导的回应,更是这家百年老字号实现“质量、效益和规模协同提升”,为股东创造更多长期价值的内生宣言。
同仁堂在2025年上半年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其“重回报”的承诺。公司于2025年6月实施完成了2024年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向全体股东派发现金红利6.86亿元(含税)。纵观2024年度,公司累计派发现金红利高达13.71亿元(含税),占当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达到了89.86%。这一高比例分红,充分彰彰显了公司以实际行动回馈股东、履行企业责任的决心与诚意。
除此之外,同仁堂2025年“提质增效”行动,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点?
“提质增效”贯穿全年
同仁堂的“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是一份目标明确、抓手清晰、保障有力的系统性工程。它不仅设定了2025年的发展蓝图,在2025年8月30日发布的半年度评估报告,向市场展示了清晰的执行路径和阶段性成果。
方案提出六个发力点:一是坚持主业导向,保障“三大发展战略”落地,夯实经营根基;二是突出股东回报,把稳定、持续的利润分配列为年度硬任务,增强投资者获得感;三是以创新赋能,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生产基地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提升效率与竞争力;四是强化与市场的合规沟通,优化信息披露和投资者互动机制,提升透明度;五是顺应监管和新《公司法》要求,动态优化公司治理与制度流程,推进监事会改革,完善内部约束;六是压实“关键少数”主体责任,强化忠实勤勉意识,确保决策行为真正维护上市公司和全体股东利益。
2025年上半年,公司以提升经营效能为核心,围绕上述方案有序推进重点工作,实现了质量、效益、规模的协同提升。半年度评估报告显示,公司锚定主责,稳固了高质量发展基石。面对政策趋严、行业竞争加剧的复杂环境,公司展现了一定的抗压能力、运营韧性和发展潜能。
“重回报”层面公司言出必行。2025年6月完成的2024年度利润分配,以占当期净利润89.86%的13.71亿元(含税)总额,向市场传递了强烈的信心。“提质增效”贯彻执行,公司以问题为导向,聚焦物料储备、产能协调和库存结构三项重点任务,强化了产销联动机制,推动了供应链稳定性和灵活性的“双提升”。
在“提质增效”方面,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数据亦提供了坚实支撑。在行业周期调整和外部市场压力下,公司阶段性增长节奏虽有所放缓,但整体经营运行平稳有序,核心业务稳中提质。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合并报表实现营业收入97.69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45亿元。尤为亮眼的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到19.53亿元,展现了公司强大的运营韧性和抗压能力。
同时,公司积极加强与资本市场的沟通,搭建高质量发展桥梁。2025年以来,公司通过召开分析师会议、特定对象调研、业绩说明会以及接待现场参观等多种形式,与投资者和分析师进行了深入、透明的互动。公司以“视频+文字互动”方式召开的年度业绩说明会,全面深入地就市场普遍关注的经营策略、营销改革、成本控制等问题与投资者进行互动交流,传递了公司稳健发展的长期价值。
在创新与ESG方面,公司同样取得了积极进展。公司ESG履责成效获 Wind ESG评级、华证ESG评级“A”级,反映了公司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持续努力。同时,科研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数字化转型加快产业升级,国际市场拓展稳步推进,为公司厚植了高质量发展的潜能。
半年度的评估不仅是对上半年工作的总结,更是全年经营节奏的基调。公司明确表示,下半年将继续保持战略发展定力,集中力量做好主责主业,紧扣全年“提质增效”目标,赋能经营质效稳健运行,并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投资价值提升,为股东创造长期、稳定、可持续的价值回报。
品牌产品全面进阶
同仁堂的“提质增效”并非空谈,而是具体落实到了品牌建设、科研创新、全球布局、供应链管理和质量合规的每一个环节。
品牌层面,同仁堂持续推进“大品种战略、精品战略、高质量发展战略”三大发展战略,坚持精品战略与产品矩阵优化。2025年3月的“同仁堂日”活动中,公司顺应市场需求,推出了典藏版安宫牛黄丸和体培有机安宫牛黄丸两款新品规产品,极大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健康需求。
公司表示,未来将结合市场实际需求,继续推出更多的精品系列产品,以“品牌引领+产品支撑”双轮驱动,构建品牌文化和经济效益的良性互动机制。
同仁堂深刻理解,传承是基础,创新才是发展的动力,创新驱动须有科研攻坚与新质生产力培育。公司非常重视在传承中医药的基础上探索新产品的研发和科研创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
公司的研发亮点主要体现在多个层面。包括核心大品种的二次开发,即通过循证医学论证,研究开发重点品种新的适应症。2025年上半年,公司已完成同仁牛黄清心丸等4个品种的临床研究,其中“愈风宁心滴丸”成功进入专家共识。
这背后,是同仁堂深化产学研协同,公司积极与多家科研机构、高校合作,加快创新药、经典名方开发和中医药特色研究,推动大品种研发成果产业化。针对医疗品种,公司加强临床实验和适应症的学术推广,推动产品在医疗端的规范应用。生产段,公司探索智能制造,逐步推进生产装备向机械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保障水平。
质量是同仁堂的生命线。公司严把质量风险管控,从源头把控原料药材质量,确保产品安全性和质量可控性。通过推广“零缺陷”质量管理体系,聚焦源头控制、过程监督、风险处置三大环节,落实责任闭环,确保产品安全可控、品质稳定可靠,持续擦亮同仁堂金字招牌。
治理结构协同升级
同仁堂的“提质增效”不仅体现在传统业务的精耕细作,更展现在对数智化、绿色转型、渠道变革和公司治理等现代化管理工具的深度拥抱上。同仁堂正以前瞻性的布局,将智能化技术与传统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相融合。
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公司加快数字化转型,持续优化供应链运营平台、财务核算系统、综合档案管理系统升级运行,并加快搭建营销可视化数字管理平台,充分提升信息系统在经营管理中的效能。同时,公司也加快智能制造建设,大兴分厂搭建物联网数字化生产车间;在绿色转型方面,亦庄分厂光伏项目于6月底实现并网发电,大兴分厂光伏项目也已进入安装阶段。
在市场营销端,同仁堂正积极推进一场深刻的变革,以“一品一策”的精准化营销策略赋能市场拓展。
一方面,公司拥抱新媒体,触达年轻群体。面对新兴品牌通过短视频和“种草”快速出圈的现象,同仁堂加快着手推进数字化营销,通过短视频、健康科普、品牌故事等内容形式,针对年轻人群特点进行精准传播。公司巧妙地将线上内容与线下药店活动结合,例如在“618”“七夕”等节点,把线上“种草”和线下体验结合起来,增强消费者体验与品牌粘性。
另一方面,公司在商业门店上从“扩张”转向“提质”。针对新开门店的市场培育期压力,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放缓了新开店速度,转而更加注重优化开店节奏和门店经营质量,并通过提升存量门店效益来平衡投入与回报。公司通过多项策略着力提升门店效益,例如通过打造主题店型多元业态,突出特色化和差异化发展。
高效的治理是“提质增效”的根本保障。同仁堂持续推进制度优化和治理架构完善,致力构建更加规范、高效、透明的治理体系。公司结合新《公司法》及监管新规要求,动态修订公司章程及部分治理制度,并落实监事会改革方案,进一步厘清权责边界、优化权力运行机制,为提升公司治理效率和风险防控能力提供制度支撑。
结语
“提质增效重回报” 不仅是北京同仁堂2025年的行动口号,更是一幅已经徐徐展开、路径清晰、执行坚决的实景蓝图。公司紧密围绕高质量发展大局,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投资价值提升,为股东创造长期、稳定、可持续的价值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