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蚌埠城市景观。视觉中国 图
蚌埠,准备好了。
第五届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于11月20日~23日在安徽蚌埠举办。这已是蚌埠连续第五年担纲这场新材料“世界杯”的东道主。
新材料一般是指正在发展中的、相比传统材料而言具有优异性能的功能材料。新材料介于基础研发和实际制造之间,堪称高端制造业和科技产业的基石。谁掌握了更先进、更核心的新材料,谁就掌握了未来工业和科技发展的主动权。
地处安徽中北部、淮河中游的蚌埠,拥有深厚的工业基础,又被称为“材料之都”,将新材料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多年来,从科研创新到产业落地,从人才培养到政策扶持,蚌埠构建起了一套完整的新材料产业发展体系,不仅在硅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等细分领域取得显著成就,更在化工新材料、先进金属和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等方面不断拓展出新的增长点。
新科技,新材料,新未来。犹如一台工业经济的“强劲发动机”,蚌埠正在轰鸣。
聚沙成塔
持之以恒举办一场产业盛会,可以获得什么?
澎湃新闻从蚌埠市获悉,本届大会之前,蚌埠市已经连续举办四届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累计吸引海内外新材料领域院士专家、龙头企业负责人、金融及投资机构高管等约6500人参会,签约项目408个,总投资额3839.09亿元。
本届大会延续了“新科技 新材料 新未来”主题,聚焦硅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等重点领域,邀请了境内外新材料领域学会、商会、协会负责人,世界500强及跨国公司、央企、行业龙头企业负责人,两院院士及顶尖专家学者,高校科研院所负责人,金融投资机构高管等重要嘉宾参会。
本届大会将在四个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一是助力科技自立自强,汇聚全球顶尖科研力量,组织“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对接,搭建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应用的“桥梁”,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二是服务国家战略实施,紧扣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通过长三角区域新材料产业发展圆桌会议,推动区域内创新资源共享、产业分工协作,打造跨区域产业协同典范;聚焦皖北振兴战略,组织省属企业投资皖北产业对接活动,引导优质资源向皖北集聚。
三是拓展国际合作空间,组织国际商协会对话、海客圆桌会等活动,吸引世界500强及跨国公司深度参与,既为安徽新材料企业搭建“走出去”的平台,也为全球资源“引进来”创造机遇。
四是深化产才精准对接,将“新材料产业人才蚌埠行”作为核心活动,通过创新创业大赛遴选优质团队、校园招聘会匹配专业人才、专家智库深度赋能,破解“人才瓶颈”,实现“以会引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
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已经逐步成为安徽链接全球创新资源、展示开放创新形象、推动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
蚌埠,新材料“特种兵”
通俗而言,新材料就是通过新技术合成或加工出来的,性能(比如强度、韧性、耐热性、导电性等)远远超过传统材料的新型物质。
比如碳纤维,非常轻却又非常坚固,现已广泛用于高端跑车、飞机机翼、高档自行车架,可以实现“减重”和“增强”。还有高温合金,就像给金属吃了“增强剂”,让它可以在普通金属会熔化变形的高温环境下依然坚挺工作。
在工业经济链条中,新材料处于基础研发和实际制造之间,是可以制定 游戏规则的“工业倍增器”,是把科学理论变成实际产品的关键“桥梁”。如果没有这座“桥梁”,很多设想只能停留在纸面上。
比如说,如果没有液晶材料,就没有现在的超薄电视、笔记本电脑和手机;如果没有光纤材料,就没有现在的高速互联网。在一些高端的产业领域,核心技术的突破往往都依赖于新材料的突破。
地处安徽中北部的工业明星城市、淮河生态经济带中心城市蚌埠,是国内当之无愧的“材料之都”。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蚌埠堪称新材料领域的“特种兵”,产业规模并非大而全,而是在多个特定领域做到了全国甚至全球领先。
比如硅基新材料,是蚌埠最具竞争优势的产业名片。依托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院及相关企业技术、资源优势,蚌埠拥有行业唯一的国家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行业唯一的先进玻璃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行业唯一的玻璃新材料国家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

位于蚌埠的中国玻璃新材料科技产业园,多家相关企业落户于此,形成集聚效应。刘晨 摄
近年来,蚌埠全面构建出新型显示、先进光伏、特种玻璃(硅基)等产业链,奋力打造“中国玻璃谷”,成为国内唯一能生产显示产业所需全部玻璃品种的城市。
目前,蚌埠中小尺寸显示模组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建成了国内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铜铟镓硒发电玻璃生产线,光伏组件光电转化效率连续刷新世界纪录。蚌埠还下线了省内首片自主生产的汽车玻璃,填补了安徽省作为汽车大省汽车玻璃生产的空白。
另外,凯盛科技自主开发出全球唯一全流程化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中建材蚌埠光电成功下线世界首片8.6代OLED玻璃基板。
蚌埠企业的智能化和绿色化水平令人惊叹。走进位于蚌埠高新区的国显科技有限公司,大数据中心的屏幕实时显示着智能工厂生产线数台核心设备的运行状态,设备一旦出现故障,通过5G网络可实现毫秒级反馈。

蚌埠国显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技术人员查看设备运转情况。刘晨 摄
公司生产车间外墙上,是一片片与建筑完美融合的光伏板。据公司负责人介绍,这样的光伏幕墙可实现年平均发电量240万千瓦时左右。
生物基新材料方面,蚌埠已建成全球产能规模最大、产品链条最全、技术工艺最强的聚乳酸产业链条。
先进金属和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则是蚌埠新材料产业的新增长点。昊方机电拥有国内首条大规格粉末冶金生产线,壹石通在锂电池涂覆材料勃姆石市场份额稳居第一。
另外,凯盛应用材料的稀土抛光粉成功实现进口替代,市场占有率已达35%。稳定锆是行业内的“隐形冠军”,市场占有率超60%。中恒新材料的高纯超细电熔氧化锆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稳居全球第一。
在新材料产业提质升级的大背景下,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正是蚌埠抢占产业赛道制高点的关键载体。
聚焦新型显示、新能源等主导产业,大会将推动“中国玻璃谷”“中国传感谷”向高端化升级。“蚌埠新材料”城市IP也将得到放大,同时,通过国际合作桥梁,蚌埠也将深度融入全球新材料产业链、创新链。
老工业城市,焕发新颜
蚌埠是淮河文化发祥地之一,距今7300年前双墩文化遗址出土的刻画符号,被确认为我国文字的重要起源之一。治水英雄大禹在此劈山导淮、召会诸侯,留下“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动人传说;奠定大汉基业的垓下之战,则演绎了“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霸王别姬”的千古绝唱。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蚌埠一直是工业明星城市。作为全国26个老工业基地城市之一,蚌埠产业基础雄厚,拥有34个行业大类400多个门类工业体系。
昔日老工业城市正在焕发新颜。澎湃新闻注意到,当下的蚌埠,正在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智能传感、商业航天等重点产业集群发展,打造“中国传感谷”“中国玻璃谷”等重点园区。
新材料正是蚌埠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形成了以硅基、生物基新材料为主导,化工新材料、先进金属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411家新材料企业全年总产值突破660亿元。
这背后还有充足的“智力支持”。
蚌埠是安徽省第二科教资源大市,拥有中国兵器214所、中国电科40/41所、中国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等7所国家级研究院所,安徽财经大学等6所驻蚌高校,还拥有全省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职教园区。
2024年,蚌埠全年GDP达2313亿元,比上年增长5.2%。今年前三季度,蚌埠GDP达1865亿元、增长5.5%,增速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全省0.1个百分点。
蚌埠深知,实现跨越赶超的根基在工业、优势在工业、出路也在工业。
坚持“智造强市、产业立市”第一战略和“双招双引、项目建设”第一战术,狠抓“优质项目+实物工作量”,打造“淮河明珠、智造之城”,蚌埠正当其时。

海报设计:郑达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