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2025年院士增选结果,分别选举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7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1人。其中,上海新增3名中国科学院院士、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上海新增的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李国强位列其中。

资料显示,李国强,1963年2月出生。现任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建筑钢结构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1982年2月毕业于天津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1985年7月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1988年12月毕业于同济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1985年7月至11月在深圳华森建筑设计与顾问公司工作,任助理工程师,1988年12月获同济大学博士学位后留校工作,1991年聘为同济大学副教授,1994年聘为同济大学教授,1995年被评为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1993年起任同济大学建工系副主任,1995年起任建工系主任,1996年起任同济大学校长助理兼建工系主任,1999-2008年任同济大学副校长。
李国强在多高层建筑钢结构分析与设计理论、钢结构抗火计算与设计理论、工程结构振动与检测理论、住宅工业化技术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领衔的研究成果“大跨度钢结构防火防腐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获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研究成果“消能-承载双功能金属构件及其高性能减震结构”获2017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牵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1项。创建了钢结构火灾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突破了国外对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用于地震区的限制,研发了大承载消能减震钢构件系列产品,成果用于上海世博会永久场馆、北京奥运场馆、虹桥交通枢纽、浦东机场、中国博览中心、中国商飞大飞机总装厂、上海中心大厦等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
李国强同时是我国土木工程领域著名的教育家,“工程结构荷载与可靠度设计原理”和“建筑结构抗震”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多次获得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奖项,其中“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建立与实践”获2009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