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共有144人当选。其中,共选举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73人,选举产生中国工程院院士71人。在新当选两院院士中,女性科学家共13人。此外,2025年中国科学院新当选外籍院士27人,中国工程院新当选外籍院士24人。

本次增选后,中国科学院院士总数为908人,外籍院士总数为17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为1002人,外籍院士总数为148人。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在新当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中,来自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的王永庆当选,属于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据《沈阳日报》今年5月刊文介绍,王永庆,1965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一直从事战斗机总体设计研制工作,先后担任多型飞机总设计师,是行业内具有极高威望的开拓型飞机设计专家。

王永庆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项、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航空航天月桂奖、冯如航空科技精英奖、航空报国功勋奖,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型号一等功7次。202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我们就要为国家和军队研制更多的、作战能力更强的、满足作战需要的武器装备。为国铸得‘倚天剑’,这就是我最大的中国梦!”对于王永庆来说,这句话不仅是一句誓言,更是他40年来践行强军报国之路的真实写照。

航空母舰是中国的百年梦想,而舰载机则是航母建设工程中的重要装备。王永庆在总师的带领下,参与了首型舰载战斗机歼-15的研制工作。

在研制过程中,他反复斟酌、精益求精,甚至为了显示屏上一个小小的矢量符的方案几度修改,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问题,尽量把研制过程中所有能想到的情况进行分析、讨论、测试和仿真,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为我国海军舰载战斗机实现零的突破作出了突出贡献。

2024年在第十五届中国航展上,歼-35A隐身多任务战斗机一亮相就受到各界的高度关注。作为研制歼-35A战斗机的首席专家,王永庆建立了需求开发的研制流程,突破总体/气动/隐身一体化设计技术。

歼-35A除了本身的隐身性能和强大的飞行能力以外,还有很强的内在能力和很高的智慧,可以融合各类信息和数据,完全适应新的空战战场。

歼-35A不仅是王永庆带领团队多年来自主创新的智慧结晶,也是未来空军强协同、高隐身的核心装备。“它如同球场上的后卫,可以带领其他装备快速实现杀伤链的闭环,确保关键性的胜利。”王永庆这样评价歼-3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