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中国的女法官张玲玲以第一高票当选联合国上诉法庭法官后,她曾就读过的四所学校官方微信纷纷发文祝贺校友的这一殊荣。

这四所学校分别是日照一中、山东财经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

44岁的张玲玲法官是此次上诉法庭法官选举中唯一来自亚太地区的候选人,她在中国最高人民法院担任高级法官15年,参与审理数千起各类案件,执笔起草多部司法解释,发表过60多篇法学论文和专著。

自媒体纷纷以“四校同争校友”为题关注此事。

“同争”这个词语用得不好,“争”意味着非此即彼,但这四所学校却是她不同时期就读过的不同学历层次的母校,不存在也不需要“争”。

事实上,“四校同贺张玲玲校友高票当选联合国上诉法庭法官”这一表述更为准确。

四校在官方微信文章中接力“还原”了张玲玲校友的求学史,行文间也隐藏着一份对奋斗者的礼赞。

1997年至2000年在日照一中就读期间,张玲玲曾担任班级团支部书记、校学生会团总支书记。

2000年9月,她考入山东财经大学英语专业。

有些人可能觉得她第一学历一般,但是却忽略了具体的时空:山东考生高考的艰难程度早就众所周知,2000年的时候正值财经类高校和英语专业的上行期。

一个山东考生能够考上山东财经大学英语专业,已经是很好很好的成绩了。山东财经大学于2011年7月由原山东经济学院和原山东财政学院合并组建,她无论考上的是其中哪一所学校都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2004年9月,她跨专业考入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师从王慧教授。英语+法律的双重学科背景成为她此次当选联合国上诉法庭法官重要助力。

北京大学官方微信这样评价:“本次张玲玲校友当选,是继2022年高晓力校友之后,北大法学院校友再度当选联合国上诉法庭法官,展现了北大法律人家国情怀深厚、国际视野宽远、专业本领通达的杰出形象,也是北大法学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优秀成果的集中呈现。”

2007年从北大毕业后,她先后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此次当选时任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员、民三庭三级高级法官。

但她的求学之路仍在继续。2009年,张玲玲成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法专业博士生,2012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师从中国著名知识产权法学家、中国国际经济法学家郭寿康教授。

博士研究生期间,在导师郭寿康教授的建议下,她选定“网络服务提供者侵权责任问题研究”作为博士学位论文选题,该选题是当时司法实践中的焦点难点问题,具有重大理论研究价值。博士毕业后,张玲玲法官依托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的司法实践经验,在博士论文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研究,撰写并出版专著《网络服务提供者侵犯著作权责任问题研究》,该著作在学界获得了高度评价。

人大法学院的文章写道:“张玲玲校友的当选是中国法学教育界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成果的生动体现。”

四校同贺张玲玲校友的文章接力“还原”了一个山东学子的奋斗史:从日照到济南,再到北京,一步一个脚印。

从1997年到2025年11月17日之前的28年间,张玲玲并不广为人知。等到选举结果一揭晓,她以第一高票当选,一日间便为天下知。这些曾经就读过的学校辟专文讲述了这位校友的求学故事。

这是中国人比较乐见的个人的奋斗史。

(作者陈良飞系澎湃新闻政治新闻部总监、港澳台新闻部总监,高级记者)

设计:王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