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的股价、日元汇率和国债齐刷刷地下跌。日经平均股价在11月18日跌破50000点后,到11月21日已经跌到48000点的水平。日元汇率也在高市早苗出任自民党总裁后一路下跌了6%以上,到11月21日日元汇率已经跌到1美元兑换157日元。虽然日本财长放出要进行市场干预的风声,但“光打雷不下雨”的表态反而加剧了市场的失望。与此同时,日本长期国债的收益率在11月20日一度突破1.83%,交易价格下跌到17年前的水平。
一些市场分析认为,造成日本市场如此惨淡状态的根源就是高市早苗政权的经济政策。出于对日本财政恶化的担忧,市场已经用行动改变了对高市早苗经济政策的评价。

在高市早苗出任自民党总裁后,日本股市曾经高开高走,日经平均股价冲破48000点,创下了历史新高,而在她就任日本首相后,日本股价更是迅速地突破50000点的大关,似乎她积极财政的主张和金融缓和的要求能使安倍经济学的效应卷土重来,一些分析甚至称之为“早苗经济学”。但实际上,安倍经济学的手法早已经不适应目前的日本经济状况。目前日本经济状况已经与2013年不可同日而语,那时日本处在通货紧缩、日元升值的悲观形势下,而当下的日本已处在通货膨胀而日元贬值的状况中,还有美国关税政策的问题,日本的国家债务更是高出GDP的2倍以上。事实上,日本并没有多少余地可以落实大胆的财政和宽松的金融政策,也就是说,高市早苗希望通过激进的经济政策来刺激扩大供应能力,制造和维持需求过剩状态,从而拉动经济的想法早已不合时宜。
虽然市场对高市早苗的经济政策普遍地表示了担忧,但她却不能有效地缓解市场的忧虑。在日本政府11月21日通过的综合经济对策里,包括了减税及物价对策、危机管理投资、强化国防外交建设等内容,其支出规模达21.3万亿日元,其中补充预算额为17.7万亿日元,大幅度超出了市场的预测。在新冠疫情发生前,日本政府每年的补充预算都不超过4万亿日元,而2023年和2024年的补充预算也维持在13万亿日元左右,从这些数字上可以看到今年度补充预算规模的庞大,应该是如实地反映了高市早苗积极的财政政策。
只是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虽然日本政府把对应物价居高不下的问题当作首要的经济问题,但从今年度补充预算案来看似乎并不是重点。因为所谓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势必会和实际利率下降、日元贬值等因素混合在一起,相互促进,进一步抬高日本的物价水平。已经有市场人士批判日本政府实际上并没有把解决物价居高不下问题当作首要任务,而是更热心地促进所谓的危机管理投资,这部分投资竟占了补充预算的三分之一。日本政府之所以编制了物价对策的预算,主要是因为执政的自民党在国会参众两院的席位都没有过半,若不接受其他政党的主张是难以过关的。结果,大拼盘式的物价对策很难切实地聚焦社会的实际情况,徒然增加预算,反而进一步恶化了财政状况。高市早苗这样的政策不仅很难产生促进民间投资的效果,而且会大概率地增加巨额政府债务。因为这种危机管理投资是旨在强行代替进口,这与自由贸易背道而驰。结果,违背经济原理的措施只能让日本企业的生产效率继续下降,迫使日本国民不得不购买没有性价比的产品。
不合时宜的积极财政,会进一步恶化日本财政,使得日本的财政赤字更加扩大,对此,只能通过扩大国债的发行来弥补财政的缺口。日本这种失去财政纪律制约的国债发行,势必会引起债券市场的供需失衡,加剧国债收益率提高、交易价格的下跌。同时,财政纪律的松弛,也会损害日元的信用,使日元继续贬值。加上高市早苗引起的国际摩擦,也使得日元进一步贬值,而日元继续贬值则会带来日本国内物价持续上涨的压力,从而导致国民消费的萎缩。这离日本国民希望的解决物价高涨问题的目标也渐行渐远。
迫于市场的压力,高市早苗开始松口,不准备强行阻挠日本央行的加息方针。市场预计日本央行最快将在12月的货币政策决策会议上决定加息。从目前形势来看,居高不下的日本国内物价已经是日本央行加息的主要理由,而加息也可能是防止日元进一步贬值比较有效的手段。由于美联储有可能停止今年降息的步伐,日本央行需要有一定的加息幅度才能出现明显的政策效果,这对日本央行来说也是一个艰难的挑战。但是,要真正地让日本央行的金融政策发挥作用,日本政府不改变现在所谓的积极的财政政策,恐怕还是不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