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张艺

国内锂电龙头亿纬锂能(300014.SZ)与韩国电池龙头SK On将结束持续五年的“跨国联姻”。

亿纬锂能11月20日披露的股权置换公告显示,双方计划收回交叉持有的对方旗下公司股权,各自实现对标的公司的全资控股,这场始于2020年的战略合作以“股权各归其主”画上阶段性句号。两家公司也从资本合作走向独立运营,各奔前程。

此外,11月21日亿纬锂能股价下跌5.98%,收于71.74元/股,一周跌幅13.15%。公司最新股价已跌破不久前实控人的减持转让价,实控人及一致行动人精准地完成了一轮近30亿元的高位减持。

从交叉持股到和平“分手”

两大动力电池巨头原合作紧密。早在2020年SK On前身SKI便通过债转股成为亿纬锂能的战略投资者,开创了外资电池厂商入股中国本地电池厂商的先例。此后双方通过交叉持股的方式合资建厂,共建产能。

亿纬锂能孙公司亿纬动力香港有限公司所持有SK新能源(江苏)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K新能源”)30%的股权。同时,SK On持有惠州亿纬集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纬集能”)49%的股权。两个标的公司均为锂电池生产基地。

此次股权置换完成后,亿纬锂能将间接持有亿纬集能100%股权,SK On也将全资控制SK新能源。

置入标的亿纬集能股权结构变化

对亿纬锂能来说,这笔股权置换是否划算?从交易价格来看,标的规模基本相当。



SK新能源30%股权,经评估报告,双方协商确定转让款为21.08亿元。

亿纬集能49%股权作价23.08亿元。股权差额部分,亿纬锂能需再向SK On现金支付2亿元。

从估值水平来看,界面新闻记者计算,SK新能源和亿纬集能二者整体估值分别为70.27亿元和47.10亿元。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SK新能源未经审计的资产总额78.65亿元,净资产57.38亿元;亿纬集能未经审计的资产总额60.31亿元,净资产46.61亿元。

由此可见,此次交易SK新能源和亿纬集能二家公司估值分别较净资产溢价22.46%和1.05%。对亿纬锂能来说,价格属合理区间。

从经营表现看,SK新能源营收规模更大,亿纬集能盈利能力更强。但前者进入一个业绩释放期,而后者营收规模在收缩。

2024年,SK新能源和亿纬集能两家标的公司营收分别为79.56亿元和36.38亿元,差距一倍左右,但前者净利润0.25亿元,后者为1.76亿元。

2025年前三季度两家公司营收规模均在缩水,SK新能源营业收入50.69亿元,亿纬集能下滑幅更大,前三季度营收18.82亿元只有去年全年规模的一半左右。

净利润方面,SK新能源净利润一举上升至1.91亿元,亿纬集能为1.58亿元,已不及前者。

从产能来看,亿纬锂能“以大换小”,置出标的产能规模远高于置入企业。

界面新闻查询SK新能源官网看到,其成立于2019年6月,一栋、二栋生产基地分别于2021年初和2022年初量产,共17条生产线,年产能达27GWh。

同时,亿纬集能成立于2018年,于2021年全面投入运营,年产能为10GWh。

双方为何要解除“联姻”关系?

对这一问题,截至发稿时,界面新闻记者未能拨通亿纬锂能投资者电话。亿纬锂能在公告中称:“股权置换完成后,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亿纬集能的整体经营管理,提升决策效率。”

因亿纬集能已是上市公司并表控股子公司,因此不会导致合并范围发生变化。

 

不过,界面新闻注意到,此次交易中,或许SK On主动性更强。

SK新能源位于江苏盐城。SK On在盐城附近新建了全资工厂SK OY。SK OY计划在年内初期投产,年产能规划约33GWh。两家工厂在物流和供应链上均可协同。

有消息称,SK On正将这两家工厂一并运营并通过整合生产组合,推动盐城成为其在中国的核心生产枢纽。因此,SK On希望拿回SK新能源100%控股权,以便对两家工厂进行一体化管理。

双方“分手”的背后,是锂电池行业竞争加剧,各龙头企业产能饱和,企业强控旗下产能利于提升运营效率与战略自主性。

固态电池与储能赛道布局加速

面对行业变局,亿纬锂能正加快在固态电池与储能领域的布局。

研发方面,今年9月公司“龙泉二号”全固态电池成功下线,该产品主要面向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以及AI等高端装备应用领域。

同时,亿纬固态电池研究院成都量产基地正式揭牌,计划分两期建设,一期将于2025年12月建成,具备60Ah电池制造能力;二期计划于2026年12月实现100MWh年产能交付。

在不久前进行投资者交流时,亿纬锂能董秘、财务副总裁江敏透露,全固态电池方面,公司先把中试线建好,“预计在第四季度继续推出下一代产品”。公司也思考在半固态电池领域的布局,考虑在现有的某些产线,通过小额资金的投入实现升级改造,实现半固态电池的生产。与此同时,公司也在做下游市场的开拓工作。

11月18日,亿纬锂能与华宝新能(301327.SZ)签署深度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固态电池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展开深度合作。

华宝新能是便携式储能第一股。市场人士认为,亿纬锂能有意在消费级储能市场落地固态电池技术。

此外,亿纬锂能11月20日晚公告,公司与电子烟企业思摩尔国际(06969.HK)签订《采购框架协议》,协议有效期至2028年12月31日止。

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这是一份续期关联交易,思摩尔国际为亿纬锂能关联方,亿纬锂能对其持股30.26%。亿纬锂能是思摩尔国际的长期供应商。公告称,本次框架性协议,不涉及具体金额,实际发生金额以订单确定为准。

在2022年至2024年期间,亿纬锂能向思摩尔集团销售锂电池金额分别为5.36亿元、5.49亿元、4.98亿元,占各年度同类交易金额的比例均不超过1.5%。

今年销售额似乎更少。亿纬锂能关联交易公告显示,2025年前10个月双方已发生关联交易3.29亿元。这一金额是去年总额的不到60%。

未来三年,思摩尔集团的需求也难有爆发性增长。据思摩尔国际公告,其2026年至2028年预计采购电芯新年度需求上限为每年5.80亿元。

亿纬锂能则希望双方合作规模能有所上升。公司关于2026年日常关联交易计划中,与思摩尔国际及其子公司之间2026年的关联交易预计金额由去年的6亿元上调至9亿元。

亿纬锂能表示,后续公司将结合向思摩尔集团销售电芯的历史交易金额、思摩尔集团产品订单、战略合作情况等,预计未来年度向思摩尔集团销售电芯的交易额度。

“展望第四季度,储能依然保持满产满销,出货量预计环比会有持续增长。”江敏表示,同时预计四季度毛利率环比会继续提升。

实控人高位套现近30亿,机构已浮亏



基本面上,亿纬锂能增收不增利,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450.02亿元,同比增长32.17%;归母净利润28.16亿元,同比下滑11.70%。

其中,动力电池出货34.59 GWh,同比增长66.98%;储能电池出货 48.41GWh,同比增长 35.51%。

不过随着锂电板块活跃,亿纬锂能股价8月以来走出了一波区间翻倍的行情,10月初触及年内高点94.44元/股。

值得注意的是,在亿纬锂能股价高位之时,公司实控人通过询价转让的方式完成了减持。

11月初,亿纬锂能实控人夫妇刘金成、骆锦红和亿纬控股转让4,077.68万股公司股份,占总股本比例为2%。转让原因为偿还借款和企业发展需求,转让价格为72.20元/股。界面新闻以此算得实控人及一致行动人套现金额高达29.44亿元。

出让方合计持有公司股份比例由39.92%降至37.85%。

接盘的机构包括国泰海通证券、广发证券、中欧基金、摩根士丹利、UBS AG等25家知名机构。

询价转让式减持,不同于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不会对二级市场形成直接冲击,其有明确的受让方,受让机构6个月内不得转让。

尽管如此,实控人的高位减持行为依然向市场浇了一盆冷水。亿纬锂能股价近日持续下行,11月21日最新收盘价71.74元/股,已跌破实控人转让价。接盘机构刚到手的股份账面已出现浮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