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2日下午,《烟火忆念顺昌路》摄影展于上海思南公馆《菜肉馄饨》会客厅三楼开幕。摄影师黄唯重现了一场关于百年顺昌路、弄堂烟火气的黑白影像叙事。

本次展览由《菜肉馄饨》会客厅主办、上海市艺术摄影协会协办、约莱文化传媒公司承办。本次展出的39幅摄影作品选自黄唯《今夕何夕顺昌路》个⼈摄影集,特别选址在“菜肉馄饨会客厅”,这⼀设定与黄唯的影像内涵形成了互文。正如电影《菜肉馄饨》以⼀碗家常滋味串联城市情感,黄唯的影像也试图包裹相似的时代馅料。在这里,视觉的记忆与味觉的记忆交融,共同构建了⼀个烟火气十足的可共鸣的怀旧场域。展览主题“烟火忆念顺昌路”精准地捕捉了展览的双重内核:既是市井巷弄的⽇常烟火,也是萦绕于心的情感忆念。《菜肉馄饨》制片人顾晓东、歌手张行、教授陈祖恩、摄影家陈海汶与摄影师黄唯出席了开幕式。

《烟火忆念顺昌路》开幕式上的嘉宾们(从左到右)著名歌手张行、教授陈祖恩、制片人顾晓东、摄影家陈海汶

黄唯分享了《今夕何夕顺昌路》个人摄影集中的影像以及创作的心路历程;在开幕式的嘉宾共叙环节,歌手张行先生谈道:“无论是顺昌路,还是菜肉馄饨,都寄托着上海文化的自豪感。摄影对画面的叙事比电影震撼,黄唯的影像有种失落,记录了上海的变迁,城市在变好,当然也会有所失去。”陈祖恩教授认为:“在历史叙事时,图片比文字有力量。菜肉馄饨和顺昌路,在过去消逝之后,会对未来有新的期待。”制片人顾晓东表示:“文字、照片、电影,都是这个城市的印记,场域和空间因为有了人的分享才会变得丰满。”

摄影师黄唯现场介绍自己的作品

“每个人都有⼀条路、⼀个人生,⼀条顺昌路默默见证了很多个人的人生之路。”摄影家陈海汶感慨道。他点评了黄唯的特点是把主观和叙事性结合得很好,肯定了她在摄影这条道路上的天赋。

《今夕何夕顺昌路》系列之一。黄唯作品

《今夕何夕顺昌路》系列之一。黄唯作品

《今夕何夕顺昌路》系列之一。黄唯作品

《今夕何夕顺昌路》系列之一。黄唯作品

《今夕何夕顺昌路》系列之一。黄唯作品

《今夕何夕顺昌路》系列之一。黄唯作品

摄影师黄唯出生、成长于上海顺昌路石库门弄堂,其创作始于2020年亲人长辞与顺昌路拆迁公告带来的双重触动。她的镜头聚焦于老弄堂的生活肌理、即将飘散的日常瞬间,根植于个人生命经验与城市变迁的记录和观察,带观众在石库门的烟火气中,寻回关于“家”的共同情感。

《今夕何夕顺昌路》系列之一。黄唯作品

《今夕何夕顺昌路》系列之一。黄唯作品

《今夕何夕顺昌路》系列之一。黄唯作品

《今夕何夕顺昌路》系列之一。黄唯作品

《今夕何夕顺昌路》系列之一。黄唯作品

《今夕何夕顺昌路》系列之一。黄唯作品

顺昌路是上海黄浦区⼀条拥有超过百年历史的街道,道路初辟于1901年,1943年以福建省顺昌县命名为"顺昌路”,道路沿线保留着如鹤鸣里、顺鑫里等中西合璧的石库门建筑群,顺昌路片区曾是上海重要的文化摇篮之⼀,约1920-1930年间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培养了刘海粟、潘玉良等众多艺术名家,此地的天厨味精厂诞生了中国第⼀代味精。道路沿线曾分布着各式各样的店铺,如盛兴点心店等百年老店。它见证了上海城市的变迁,承载了浓厚的海派文化底蕴。2023年启动有机更新,通过查阅百年前的设计图纸,采用建筑平移、立面复原等技术保护历史风貌,未来,更新后的区域将形成"顺昌玖里"综合性文化商业街区,保留里弄格局并延续部分传统业态,与淮海路片区连接形成风貌片区。

《烟火忆念顺昌路》展览现场

可以说,黄唯的影像之所以动人,在于其真实性——它源于⼀个“局内人”的情绪与观察。顺昌路有百年历史,正在逝去曾经的家。这种情感使得每⼀帧画面都充满了诚恳的力量,能够轻易地穿透地域界限,与所有对故乡、对过往怀有眷恋的人们产生共鸣。展览展开了对百年顺昌路的⼀次深情回望,更是⼀场旨在唤醒上海城市集体记忆的文化实践。

展览信息

展览时间:2025年11⽉23⽇—12⽉14⽇

展览地点:思南公馆菜肉馄饨会客厅。上海市黄浦区复兴中路519号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