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对于群众反映的民生问题,如何为民解忧、马上就办?如何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4月14日,上海大调研澎湃新闻携手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等推出的《2025上海民生访谈》焕新开启,今年的访谈将以“投资于人,打开民生新空间”为主题,为政府部门和市民群众架设沟通桥梁。
4月16日,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闻大翔走进直播间,就社会关心的精神卫生服务、体重管理、社区医院建设等热点话题予以回应。

儿少精神科已覆盖全市所有精神专科医疗机构
国家卫生健康委将2025-2027年确定为“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精神卫生服务如何更好地服务市民?最近,上海在全市层面又推出了哪些具体行动?
面对上海大调研澎湃新闻记者的提问,上海市卫健委答复称,近年来,上海陆续完成了近10家区级精神卫生中心的新建、迁建或者扩建,精神卫生方面的医疗资源不断扩容。与此同时,上海格外注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儿少精神科覆盖全市所有精神专科医疗机构。64家医院开设了心理门诊,48家医院开设了睡眠门诊,各大医疗机构不断拓展服务,帮助老百姓解决心理上和睡眠上障碍的问题。
心理危机干预很重要。上海市卫健委同时透露,目前,上海已开通2条心理热线,一条是962525,另一条是国家心理热线12356。这两条心理热线并线运行,24小时提供咨询服务,在市民中反响很热烈。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心理热线的接线服务量已超过6万个。
大部分市区级医院、近半数社区医院已开设体重管理门诊
“体重管理”持续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当前,上海的体重管理门诊建设进展如何?
上海市卫健委透露,截至2025年3月底,上海大部分市级医院和区级医院、近半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已经开设了与体重管理相关的门诊,包括肥胖专病门诊、营养门诊、运动门诊、中医药减重门诊和儿童肥胖门诊以及孕期体重管理门诊等。
接下来,上海将围绕“六个一”全面推进体重管理工作。一是开展一系列科普宣传活动;二是发放一本健康知识读本——《健康体重100问》;三是绘制一组健康路线图,包括16个区16条市民健康路线;四是修订一个健康管理的规范《上海市社区健康管理工作规范——慢病综合防治》,增加体重管理的相关内容;五是发布一份体重管理门诊清单,这份清单涵盖全市二三级公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有体重管理相关门诊的信息;六是试点一项健康政策,上海已在杨浦区、青浦区试点“健康积分制”,市民通过参与体重管理的相关活动可以累积健康积分,从而兑换体检服务、健康场所的券、健康文创礼品等。
有市民来电咨询称,一些医院一周只在工作日中的一天开设肥胖专科门诊,学生、上班族看病不方便。对此,市卫健委表示,将在考虑市民就医时间差异性的基础上,科学统筹调整与体重管理相关的门诊服务时间。
号源下沉社区取得初步成效
2024年4月起,上海二、三级医院将50%的号源早于社会面5天优先给到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项工作的成果如何?
上海市卫健委透露,号源下沉是2024年全市卫生重点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已取得初步成效,得到了广大签约居民认可。该项工作明确了“做实优先预约、合理使用号源、强化信息支撑和加强制度保障”四方面12项举措,实现了全市二三级医院50%门诊号源较社会面提前5天开放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约。
同时,上海已建成全市统一的“市级分级诊疗平台”,每天约有3.3万名出诊医师号源供社区医生预约。市民可以通过签约家医服务,选择1家三甲医院、1家区级医院、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台会优先推荐上述“1+1+1”签约组合内的上级医院专家,并根据初诊疾病ICD编码,智能匹配相关科室专家。截至2024年年底,75.6%的签约重点人群就医集中在“1+1+1”医疗机构,较2023年底提升了1.5个百分点。
有市民来电咨询称,社区医院向上转诊走通了,向下再转诊到社区医院或康复医院,类似这样的转诊服务有吗?对此,上海市卫健委回应:已经在实施和推进中。下转要有一定的适应证,现在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留一部分床位,能接得住由上转下来的患者,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外,一些社会办医机构以及部分区属医疗机构也正在向康复型医院转型发展。此外,目前上海正在推进家庭病房建设,由家庭医生和护士上门为在家庭康复患者提供一些诊疗服务。
近1100种药品可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到
2024年,国家六部委印发相关指导意见,扩大基层药品目录。目前,基层药品种类有没有增加?
上海市卫健委透露,截至2024年年底,上海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配备的药品品种已经达到了682种,在原有基础上增长约10个百分点。另外,通过延伸处方,还有400多种药品也能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到,这意味着已经有近1100种药品可以在社区配到,社区医院和上级医院约有83.5%的药品达到一致。
上海市卫健委指出,这项工作是长期且持续的,将根据社区患者的实际需求,不断优化调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目录,有些长期不用的药要从目录中剔除出去,居民常用药会适度扩充。
最新上市的创新药,能不能更快一些到医院?对此,上海市卫健委回应称,今年将会进一步提高创新药入院的效率,原先上海市公立医院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进药审批,今年将会进一步缩短到15个工作日,让患者更早用到新药。
推进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制定医疗护理员队伍建设相关政策
为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统一部署下,上海目前也在三级医院开展首批免陪照护服务的试点工作,其进展如何?
上海市卫健委透露,目前,免陪照护服务主要针对的对象是家属因工作等原因没时间也不方便陪护的,在重症监护室(ICU)或者在其他病房中的特级或者一级护理对象。免陪照护既能减轻患者在院期间家属的陪护压力,也能减少交叉感染可能性,对医疗安全也有帮助,但的确也增加了医院(特别是护理员)的工作负荷。
目前,上海市卫健委正联合市人社局等部门,共同制定上海市医疗护理员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进一步加大培养力度,规范岗位职责和管理,完善激励机制,强化待遇保障等,推进本市医疗护理员队伍职业化、规范化建设,为市民提供更专业的生活照护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