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4月15日举行的小鹏X9全球发布会上,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自称过去48个小时内,他的睡眠时长达到30个小时,“这两天有点咳嗽,希望尽可能多睡觉保持身体状态”。
身体抱恙的他几乎没有展露出疲态,依旧身着西装谈笑风生,调侃十年前的蔚来、理想、小鹏是被外界不看好但仍然执着的“造车三傻”。紧接着发布会的次日上午,他在会议厅接受了包括界面新闻在内百余家全球媒体的采访,用90分钟详细分享了品牌智能化、全球化的战略思考。
这是小鹏汽车第一次公开面对全球媒体,来自澳大利亚、韩国、印度、马来西亚的记者踊跃提问。有外媒甚至将何小鹏评价为,有望成为在给人类世界带来颠覆式革新方面,仅次于乔布斯的企业家,显示出外界对小鹏在乘用车、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等科技领域的高度关注。
他们好奇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这家公司在全球拓展市场的节奏、地缘政治紧张局势造成的影响,以及最重要的——小鹏如何将智能驾驶推广至全球。
小鹏汽车副董事长兼联席总裁顾宏地表示,中国已经站在全球智能汽车技术的最前沿,小鹏希望在可见的未来让全球用户都能够使用。但摆在眼前的问题是,当前全球各地监管标准未明,很多市场尚未完全拥抱智能驾驶。
面对法规的迟滞,小鹏汽车的策略是率先内置硬件,等待风口。何小鹏将应对思路概括为,“第一步配置硬件,第二步确保软硬件可以升级,第三步等待法规”。与此同时,小鹏也将考虑如何将其自动驾驶能力提前释放给用户。一旦市场放开,小鹏希望可以抢先做先行者。
“长远来看,我们会将高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带给全球所有用户,也许会先从欧洲和东南亚开始。”
当前,中欧团队正就电动汽车价格承诺谈判展开接触,中国汽车出海仍面临不确定性。小鹏汽车对出海的挑战似乎有充分心理准备,顾宏地表示,任何想要在欧洲扎根的汽车公司都需要实现本土化服务和建厂,小鹏考虑的内容是如何在恰当的时机推进。
“我们无法避免冲突带来的波动性,正在紧密关注国际形势。但我们在海外并非价格低廉、以极致性价比取胜的汽车品牌,通过供应链整合、提升公司管理效率,我们能够应对全球挑战。”
小鹏在国内最初以针对大众市场的G3车型起家,对比理想、蔚来等公司,在一众造车新势力中留给中国消费者的印象以平价居多。但其出海车型经过挑选,以G9、G6、P7等车型为主。
何小鹏称,此举希望公司在海外区别于过往在国内树立的平价形象,“第一是立住高科技公司的定位,第二是主攻中高端市场,今明两年大家会看到小鹏更完整的产品线”。
顾宏地还指出,公司观察到特斯拉销量较高的市场,小鹏往往也能获得较好的交付表现,例如欧洲和以色列。“因为这些地方的用户已经被特斯拉教育过,愿意为科技配置买单,所以我们在海外的直接对手并不是中国的低价车型。”
他进一步分享表示,欧洲对小鹏汽车出海具备战略意义,“欧洲是中国以外最重要的新能源市场,我们的高端产品定位也非常适合当地消费者需求,已经能观察到小鹏车型在当地实现4万欧元以上产品销量第一”。未来三年,小鹏预计将在欧洲推出更多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
营销方面,公司会针对欧洲国家施展定制化策略。“比如我们在丹麦设立直营店,德、法通过销售公司管理经销商网络,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则与当地伙伴合作完成进口和营销,这些因地制宜的策略目前来看很奏效。产品角度,我们将欧洲看作同一市场,但在营销品牌建设和充电方案上,我们会做本地化”。
相比之下,小鹏在东南亚地区的建厂扩张可能更为迅速。顾宏地表示,上月小鹏汽车已经在和合作伙伴讨论布局,可能会在印尼落地本地生产。
上述系列活动选址在中国香港。四年前,小鹏汽车曾经将香港启德码头选为上市活动的一站。2021年7月,小鹏汽车登陆香港联交所,成为港股智能电动汽车第一股。这里因此成为对小鹏汽车具备特殊意义的地区。
在何小鹏眼中,香港是小鹏汽车连接世界的窗口。四年后,小鹏汽车选择在启德码头举办面向全球用户的第一场品牌发布会,希望在产品国际化上向前再进一步。
何小鹏在专访上告诉界面新闻等媒体,为了这场全球发布会,小鹏汽车筹备了接近五年之久,早在品牌初入北欧市场便有酝酿的想法。顾宏地补充表示,去年小鹏汽车对国际市场用户的需求还没有那么了解,但如今内部认为已是面向全球介绍品牌的时机。
其首次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以及多个全球地区发布的新款X9,定位纯电七座MPV产品,对标丰田埃尔法,共推出4款车型,中国内地售价区间为35.98至41.98万元。新款升级无线快充、座椅加热、零重力座椅和中通道等舒适性配置,全系标配图灵AI智驾,不选装、不订阅、不付费。这款车预计今年下半年登陆欧洲。
据何小鹏介绍,对比2024款,新上市的小鹏X9一天内小订转换率甚至超过新车,令他感到兴奋。小鹏预计将于晚些时候释放详细订单情况。
对走向海外市场的重视还体现在,何小鹏本人对小鹏汽车中英双语命名的郑重介绍上。对于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品牌,他表示过去三年此举受到不小争议,但何小鹏相信未来中国会有更多类似福特汽车等以人名命名的品牌。他还郑重地解释了英文名“XPENG”的寓意,“不是小鹏二字的拼音,‘X’代表小鹏一直以来对科技和AI的探索。”
去年,小鹏汽车已经进入30多个国家及地区,今年目标翻倍为进入60个海外市场。何小鹏对销量结构的期许是,未来十年内实现一半销量来自海外市场。

业内普遍认为,在海外市场冲刺的前提是,先在全球最大、最前沿的新能源市场中国站稳脚跟。受MONA M03和小鹏P7+交付拉升带动,开年首月小鹏汽车即反超蝉联新势力销冠多月的理想成为第一。何小鹏称,在车市传统淡季一季度,小鹏汽车实现公司同期最佳业绩,在全部中国品牌中获得第七名。
按照他的预测,激烈竞争中未来仅有5至7家中国汽车公司幸存,如今的小鹏只是触摸到“及格线”,因此还要继续努力。
小鹏汽车应对国内竞争的计划是,深耕技术研发、提升管理效率,并提升商业能力。何小鹏称,“要从根本上计算钱花在哪,以及研究如何具备市场定价权”。
为在持续争夺份额,并给进入更多补能基础设施不发达的国际市场做铺垫,小鹏汽车在更早前宣布将推出增程体系。命名为“鲲鹏”的电动体系纯电续航超过430公里,综合续航将超过1400公里,官方最新消息为预计于今年第四季度在中国内地率先量产上车。
补能以外,小鹏希望通过AI和数字世界模型改变出行和具身智能逻辑。发布会前一天,小鹏汽车表示公司在端到端的一年里,训练算力提前达到了10Eflops,回收规模和长尾驾驶场景数据,并用于训练和加强,经过清洗部署至车端。其算力利用率最高达98%,常年在90%以上,官方称“这样训练资源和实训已接近顶级AI公司”。
小鹏基座模型的预训练是让模型掌握自动驾驶的基础能力,强化学习则让模型从模仿学习走向创新思考,比如帮助车辆处理此前没有遇到过的极端案例,向L3、L4级别自动驾驶迈进。
小鹏汽车人士告诉界面新闻,“长尾场景中事故发生后,没有人驾成功的案例可供学习,强化学习的意义在于提高泛化能力,通过数据清洗掉人驾不合理的案例,并用大模型评估在极端场景下是否还有更优解”。
简单而言,小鹏要做的就是让汽车在即便没有经过自动驾驶实测的地区也能开。发布会现场展示的一段视频中,内地车主实测香港路段能够快速适应左舵交规,自主避障、超车。
何小鹏认为,“在一个国家做好智能化,推广到全球的速度将会超过想象”。在他看来,小鹏汽车已经验证Scaling law(规模法则)在自动驾驶领域持续生效。Scaling Law是一种经验性规律,用于描述性能如何随着模型参数数量、训练数据量和训练成本的增加或减少而变化,通常以幂律关系形式呈现,即一个量的变化与另一个量的幂次方成正比。
基于上述能力,小鹏汽车预计将在今年年底实现L3级别智能驾驶能力在中国量产落地,2026年在新车植入下一代智能驾驶硬件。公司今年会在AI研发上投入45亿元。
此外,小鹏自研的图灵AI芯片今年第二季度将在中国内地量产上车。这款芯片具备40核处理器,预计有效算力达到3颗英伟达OrinX或2颗特斯拉FSD Chip。
飞行汽车和人形机器人,被何小鹏视为定位科技公司的小鹏与其他汽车制造商区别开的重要业务。小鹏汇天飞行汽车“陆地航母”,至今内地已经收到近4000台订单,将于2026年量产交付,据悉单价不超过200万。小鹏汇天飞行汽车工厂制造基地的目标年产能为1万台,何小鹏称这一数字超过所有飞机公司量产规模的十倍以上。
而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何小鹏认为“目前不管多灵活的人形机器人,都是‘遥控’操作的,本质上是人的思维而非机器的思维”。
在他看来,AI机器人研发难度远超AI汽车,500亿研发投入只是门槛。“人形机器人全身接近80个关节。要让机器人可以自主行动,需要大量数据支撑。”目前小鹏人形机器人已经小批量进入工厂实训,目标为2026年规模进入工业化量产。
因在乘用车业务以外的具身智能、芯片等领域均有所交叉,小鹏汽车越来越多地被与特斯拉做比较。何小鹏和顾宏地称,二者的相似之处都是不满足于生产电动汽车,而是希望通过科技改变人类的生活。
不同之处在于,“特斯拉比小鹏更‘独立’,小鹏希望在全球寻找合作伙伴,以相对开放的态度实现技术、品牌的全球规模化”。据顾宏地介绍,小鹏汽车与大众合作车型将于明年上市,“目前进展顺利,没有任何延误”。双方还有意在联合采购、电子电器架构等领域确立更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