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的贸易模式和经营策略。
近期,美国关税政策引发全球关注,“对等关税”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几乎所有贸易伙伴造成冲击,不仅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剧烈波动,还将对全球经济和贸易产生深远影响,世界贸易格局或被重塑。
当前,世界贸易格局正在发生哪些变化?未来将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将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又该如何应对?
在这一背景下,近日,由上海市委金融办、浦东新区人民政府指导,金融沙龙秘书处主办的第七期陆家嘴金融沙龙,聚焦“金融赋能谋定先行:美国‘对等关税’落地后的应对策略与路径”主题,来自金融机构、研究机构等的专业人士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与交流,为金融行业与实体经济提供了前瞻性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嘉宾们一致认为,关税影响不仅是贸易领域的冲击,还可能引发更广泛的经济和金融风险,各方需要提前做好部署,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挑战。
关税冲击下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高关税政策正对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自由贸易体系造成强烈冲击,多边贸易体系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在过去一周多时间里,关税水平不断攀升。
总行业务总监兼上海市分行行长涂宏指出,由于美国的政策动向存在不确定性,要提前部署,应对随时可能到来的风险。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中国大陆金融服务合伙人、税务主管合伙人吴俊认为,市场不确定性显著增加,企业不得不迅速调整全球布局,探索新的贸易模式和经营策略。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赵忠秀表示,目前,世界贸易格局的走向尚不明朗。从中国的应对策略来看,出口企业需要梳理、疏通贸易渠道,扩展多元市场和内需市场。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仍有积极的一面。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陆栋持较为乐观的态度。他认为,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中国的外贸出口依然保持着增长态势。近年来,中国在外贸领域积极推行“稳、拓、转、优”策略,即稳定传统市场、拓展新兴市场、转变贸易结构、优化政策供给。这些策略的实施,不仅有效稳定了外贸基本盘,还在应对贸易摩擦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应对此轮关税冲击的有力武器。
从美国经济的内部风险来看,其自身也面临诸多不确定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指出,若进一步分析当前局势,对于美国经济而言,断崖式下跌的风险正在显著上升。具体而言,关税战本身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阶段:在中短期,滞胀风险大幅提升;而在中长期,经济衰退的风险大幅增加。
扩内需、强金融、政策协同
在全球贸易格局面临重大调整的背景下,嘉宾们提出了多维度的应对策略:从扩大内需、改善收入分配和加强社会保障入手,增强经济内生动力;同时,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从供给侧发力,为企业提供培训、数据支持、跨境金融服务,以及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此外,政府通过税收减免、金融担保和资源优化配置等手段,帮助企业应对短期困境,提升国际竞争力,全方位应对外部不确定性。
为应对外部不确定性,赵伟认为,最佳的策略就是扩内需。中国本轮“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明显,但无论是商品还是服务消费,为居民持续“减负”“增收”是持续提振消费的根本。通过实施改善收入分配机制、加强社会保障等机制性政策或在中长期发挥更大作用。
除了从消费端发力,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还可以从供给侧为企业提供支持。赵忠秀指出,金融机构能够为企业提供培训以及历史数据方面的支持,助力产业链实现有序转移。与此同时,外汇管理和海关等部门可以出台更具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帮助企业在短期内克服所面临的困难。
从中长期来看,企业海外布局需要金融机构的协同支持。吴俊指出,随着企业海外建厂和布局调整的趋势日益明显,金融机构应主动与企业合作,根据企业的海外业务需求,量身定制一揽子综合跨境金融服务方案,涵盖跨境结算、贸易融资、利率及汇率避险等多元化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全方位满足企业布局海外市场的金融需求,助力企业稳健拓展海外市场,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在企业面临短期困难时,政府的支持同样不可或缺。涂宏强调,当企业因短期关税提升而遭遇订单减少、成本上升以及资金链紧张等困境时,积极寻求政府的政策支持是一种主动应对的策略。这些措施可能包括实施税收减免政策,以减轻企业的财务负担;设立金融担保基金,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缓解资金压力;以及通过政策引导,帮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