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称有外卖骑手遭遇 " 二选一 " 引发社会关注。

商业竞争应归于商业规则与法律框架。物流领域头部企业间的竞争,既有监管部门监督,亦有法律规范约束。

我们更应关注的是:激烈竞争能否让消费者获得更多实惠?能否提升基层从业者的获得感?能否推动行业破除积弊?

竞争能否让消费者得到更多的实惠?

" 打架 " 并非完全是坏事。因为要争市场份额,平台首先要提升自己的品牌价值,提高骑手、商家和消费者的认同感。谁的服务质量落后了,比如外卖的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等等,谁就可能在这一场战争中败下阵来。甚至从这个行业中销声匿迹。

某种程度而言,有序、正常的商业竞争,很可能倒逼行业改革。对消费者而言,并不是什么坏事。

竞争能否让从业人员权益得到实质性提高?

京东今日发布的公开信提到的一个措施登上了热搜:" 优先为骑手对象安排工作 "。

新就业群体的劳动权益保障,一直是社会关注的议题。也是本轮物流领域头部企业竞争的起点。为骑手买社保,优先为骑手对象安排等等各项措施,如果最终能落地,对于从业人员确实是一个好消息。也能解决从业人员的后顾之忧。

行业顽疾能否借竞争破局?

京东在公开信中提到的 " 算法压榨骑手 "" 骑手事故率高 "" 毛利高门店不赚钱 "" 幽灵外卖大行其道 " 等问题,这些已经摆在外卖平台博弈牌桌上的,是否也是外卖行业要进一步去关注、去解决的?

商业竞争有输有赢,暗潮汹涌下,我们这些外行人多数时候只能看个热闹。如果有人在竞争中恶意中伤对手,种种不正当的竞争,终究会有监管部门和法律来处罚。

但如果企业能在竞争时,在经营人心、提升品牌价值时倒逼行业发展、构建良性生态,那又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