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上午,上海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上海“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有关情况。

有记者提问,医药卫生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领域,生物医药产业也是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之一,卫生主管部门在推动成果转化和医企协同方面有些怎样的措施?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陆韬宏表示,成果转化作为知识产权运用的直接结果,对知识产权强市建设、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都至关重要。市卫生健康委近年来不断协同市知识产权局等有关部门加强成果转化工作的模式探索和方法研究,指导医疗机构优化完善成果转化管理、不断提升工作能级。

一是支持医企协同创新研究,深化产学研融合。市卫生健康委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与企业合作,一方面通过政府主导,在前沿医疗技术、新兴交叉领域陆续开展协同创新集群、智慧医疗、医学新技术研究与转化种子计划等产学研医融合项目,希望通过一系列项目鼓励企业早期介入医学研究,与医疗机构共同开展符合临床需求的科学研究、开展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研发。另一方面,引入社会资本设立“海上医昇”临床研究专项,由企业出资、出题,政府制定招标指南,医疗机构揭榜挂帅,充分发挥企业“出题人”和“阅卷人”的作用,引导企业与医疗机构加强协同创新研究,解决科学问题,助力产业发展。

二是搭建平台,助推成果转化。市卫生健康委自2022年起,联合市科委、市经信委、市知识产权局和市药品监管局举办“春昇杯”医学创新人才大赛,通过“路演”建起医疗卫生机构与医药企业、投资机构面对面交流渠道,在加强医学创新人才挖掘培养同时促进“医企研用”融合发展,推动高价值专利的高效益运用。目前已有多项参赛项目通过这一平台成功转化,“春昇杯”的品牌效应、平台优势和引领作用不断加强。2024年支持并指导申康中心探索成立上海临床创新转化研究院,通过市场化、专业化的医学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为本市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作价投资提供优质服务,打通临床创新与转化的关键链路,高效链接临床与企业,促进高质量临床研究成果的孵化与转化。

三是不断培育医疗机构知识产权运营能力。市卫生健康委与市知识产权局共同评定了上海市10家医疗机构为上海市医疗卫生系统知识产权运营中心项目承担单位。通过政府专项资金支持,帮助医疗机构健全成果转化运行机制,进一步推动医疗机构知识产权运营工作优化架构、完善制度、理顺机制,促进高价值专利培育和运用,提升知识产权运营工作能级。

在以上基础上,市卫生健康委还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开展改革试点、举办培训等,在行业内营造推动成果转化的良好氛围,积极解决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堵点与难点,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