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中国组织人事报》头版刊发了通讯员“琼组轩”署名文章《海南多方求证考准干部政治素质 谈话提醒9名省管干部》。

文章称,去年以来,海南着力贯通多维度指标链、立体化考核链、聚合式运用链,对省直单位省管领导班子和省管干部进行全覆盖政治素质考察,全面深入考准考实干部政治素质,督促引导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一步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考核实施办法,区分不同单位的功能定位、职责使命,区分党政正职和副职等岗位差别,细化“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工作以及本系统本行业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履行管党治党责任”等7项正面评价指标及9项负面评价指标,分类制定党政、政法、人大等不同类别的政治素质考察清单和政治表现问题参考清单。设计涵盖政治表现、特点特长、缺点不足等既有自我评价又有具体事例的自查自评表,将考察政治素质与考察工作实绩有机结合、相互印证,用具体事例剖析政治品质,确保政治素质可识别可评价可比较。

从全省组织、纪检、统战等部门抽调100余名干部组成12个考察组。各考察组围绕封关运作“一号工程”、省委省政府重要决策部署和中心任务等设计谈话提纲,找知情人谈、找有不同意见的人谈,大量掌握“活情况”。特别是听到有问题反映、发现有具体线索的,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数据验证等多种方式核实求证。考察期间,各考察组共与2337名干部进行了考察谈话,查阅了2061份资料,实地查看了17个建设项目。运用巡视巡察、审计、统计、信访以及年度考核、一线考核、综合考核等各方面成果,加强综合分析研判。把考察情况与平时掌握的情况结合起来,把人选情况与班子情况结合起来,全面历史辩证地分析干部政治表现。

针对政治素质考察中反映的问题,注重“靶向治疗”,加强政治历练和政治训练,推动强短板补弱项。对政治过硬、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及时使用起来,对履职表现一般、不适宜担任现职的26名干部及时提出调整建议,对缺点明显或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9名省管干部开展谈话提醒。

此前,海南省委组织部去年10月12日发布消息称,近日,海南省委决定分两个阶段对省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全覆盖政治素质考察。此次考察以政治素质考察为牵引,坚持以事察人、依事鉴人,分类细化政治素质考察清单,用好考察谈话基本手段,做到“八个既看又看”,对省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全方位、深层次检视,将班子履职情况、干部的工作实绩与政治表现相互对照、相互印证,督促引导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一步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海南篇章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以三亚市吉阳区为例,该区区委组织部去年8月制定出台了《吉阳区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考核操作规程》,围绕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五大方面,设置具体化、可对照、可操作、可评价的考核指标,以日常考察考核、任职考察、年度(平时)考核、知事识人专题调研和任期考核为载体,细化每种考察考核类型的程序步骤。

该区干部政治素质考察考核结合日常分析研判、谈话调研、民主测评(政治素质反向量化测评)、一线实地走访、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八小时以外深入了解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了解掌握干部一贯政治表现。坚持见人、见事、见思想,侧重把“三重一线”现场作为干部政治素质考察考核的主阵地,有针对性开展“蹲点调研”,进一步收集干部在重大项目和急难险重任务中,关于政治表现、担当作为、斗争精神等方面的情况并记录在册,推动评价干部政治素质向“事例说话”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