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中很多戏都改编自名著,特别是《红楼梦》,造就了一部伟大的越剧作品《红楼梦》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越剧人,也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红楼迷’。”4月23日是第30个世界读书日,戏曲跨界阅读的“吾嘉有戏”系列活动在嘉定新城江南书局疁城之瞳拉开帷幕。谈及书与戏的关系,越剧名家钱惠丽这样说。
4月23日起,“吾嘉有戏”系列活动将持续为市民带来丰富的文化盛宴,其中不仅有上海越剧院2017年推出的越剧美育品牌活动“越音绕梁”,还包括上海京剧院推出的“海上京韵”京剧讲演活动,上海沪剧院推出的“有腔有调”沪剧讲演和上海评弹团带来的“江南雅韵”系列活动。
“吾嘉有戏”活动现场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活动现场,越剧“徐派”王婉娜及“王派”传人现场教学这段众人耳熟能详的越剧名段。对很多读者而言,越剧这句“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的知名度不亚于名著《红楼梦》本身。
如钱惠丽所言,书一直滋养着传统戏剧。“我们这些演员,应该以演活书中的人物为目标。”钱惠丽认为,作为演员更要读书,“我们的戏一代代传承,我们读书的习惯也应该一代代传承。从现在开始读书还不晚。”
“书和曲艺息息相关,评弹由名著改编而来的也很多。我们把一些新的作品比如孙甘露的《千里江山图》改编成评弹,也很受欢迎。”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是纸质书爱好者,经常买书、读书,他希望书和戏曲能够进一步融合,带给读者、观众和演员更多滋养,“我们经常说‘看书’‘看戏’‘听评弹’,戏剧能够将书中的内容具象化,让书中的内容立体起来,活起来,这个活动将戏剧与书结合,做了很多创新,是我们当代人能够享受到的文化生活。”
(左)高博文(右)钱惠丽
“书和戏剧有天然的契合度。” 上海越剧院副院长吕祥表示,接下来越剧院将有15场左右的推广活动举办,其中既有书籍改编而来的戏曲普及,也有戏曲改编成的绘本亲子共读等,希望更多亲子家庭走进传统戏曲文化。上海沪剧院副院长李茹介绍,沪剧中的《日出》《雷雨》《家》等都改编自名著,未来会有演员到书店表演这些和名著有关的沪剧,推动沪剧在青少年中的传播。
“这次活动是我们一次新的尝试,将戏剧引入书店,助力新型文化空间打造,让读者通过读书、体验,能够了解戏曲和传统文化。” 上海新华传媒连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锋表示,之后新华传媒将把文化服务拓展到更多书店、社区等点位,赋能传统文化的传承,让更多市民了解传统文化。
作为此次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华悦读生活节戏曲市集也在江南书局疁城之瞳同步开启。市集以戏剧图书、书香戏曲为核心,聚集了众多展商和多元内容,展示了丰富的传统戏曲艺术及文创产品。市民们在这里不仅可以领略到传统戏曲的魅力,还能亲身体验到文创产品的独特韵味。
戏剧文创小集市
活动当天,江南书局疁城之瞳增加了许多戏剧元素。书店内摆放了三套越剧戏服,戏曲书籍、文创随处可见。“吾嘉有戏”系列活动将传统曲艺与现代阅读空间相结合,不仅打破了传统曲艺的传播壁垒,还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内涵。这种跨界融合的模式,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也为传统曲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
“当书店从书籍销售终端升级为文化内容传播平台,当静态的图书陈列转化为动态的戏曲生活市集、戏曲文化科普展览、大师班课程、亲子互动、科普分享、妆造打卡、阅读活动,我们实则在重新定义‘阅读’的边界:阅读不再仅仅是文字的解码,更是对文化生命的感知。” 上海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副社长胡明华表示,期望通过“吾嘉有戏”,让市民在阅读中理解戏曲,在体验中亲近传统,在参与中传承文化。
从明代嘉定戏曲作家沈龄创作的长演不衰的昆曲剧目《千金记》,到近代沪剧、评弹在市井间的传唱,曲艺的韵律早已深深融入嘉定人的精神血脉。这座承载六百年历史的“中国曲艺之乡”,自古以来就是江南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胡明华表示,期待“吾嘉有戏”能让传统曲艺在当代生活中找到新的凝视与回响,助力嘉定远香湖文化环成为重要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