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在取餐。 于诗奇 摄(人民视觉)

中午用餐高峰,浙江杭州街头车水马龙,穿梭在楼宇间,外卖员们行色匆匆。身穿黄色工服、戴着头盔,女骑手文景走路摇摇晃晃,跟其他同行飞驰的脚步比起来,她明显慢了不少。

今年30岁的文景患有先天性脑瘫,她说这是在妈妈肚子里缺氧导致的。虽然脚步慢一拍,讲话也有些吃力,但她总是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我跟大家一样,也是在努力地生活。”文景说出心声。

结婚生子后,生活压力增大,她决定打工补贴家用。但找工作并不容易,文景四处碰壁,“别人看到我的情况,就说不好意思不招人了,或者说招满了,最后我选择了送外卖。”

由于身体平衡性比较差,文景骑电动车要比其他人更困难些,因此也免不了经常摔跤。指了指装点着粉色小熊座套的电动车,她说:“电动车基本上用1年,或者1年不到就要换新的。”这已经是自己跑外卖7年来换的第六辆电动车了,她又指了指鞋子,因为需要蹭脚刹停放,其中一侧明显磨损得更厉害些。

回忆最开始送外卖的经历,她说自己用了将近1个小时才跑成了第一单,赚了5元钱,当时特别开心,因为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

跑外卖并没有那么容易。起初,文景给顾客打电话,说两个字都紧张得结巴、颤抖。送外卖讲究快,因为跑不快,她也收到过一些差评。再加上有时说话口齿不清,碰上急性子的顾客,她慢吞吞的表达总让对方有些不耐烦。

不过对她而言,温暖的时候总比糟心的时候多。有次送餐不小心弄洒了外卖,顾客出来看到后并没有责怪,反而安慰她“没事还能吃,加油,你很棒。”每当收到这些鼓励,文景的心里都会多一分自信,“自信、从容,是我在送外卖过程中一步步积累的。”

如今,文景跑外卖也摸索出了自己的模式:平均每天跑8—10个小时,杭州东站某座写字楼附近便是她的“据点”。她笑着说,这附近的商家和骑手她都认识。指了指大厦通道处的一家自选快餐店,她说,从早上跑到下午1点半,就会来这里吃午饭,因为1点半后打七折,10元钱就能吃饱。

接单时,文景需要用右手握紧手机,左手在屏幕上滑动,虽然看上去有些吃力,但一套操作还算流畅,“如果是跑众包,我的手速抢单抢不过其他人。”交谈中她告诉记者,外卖其实也分淡、旺季,4月中旬属于淡季,每天也就三十来单,“孩子在丈夫的老家读书,我休息日也没啥事,就想着多跑一点,多赚点钱。”

最近这一两年来,文景的月收入维持在八九千元,过年时加上留岗补贴能拿到1万多元,7年来跑了7.3万多份订单,跟丈夫一起,两口子支撑起自己的小家,“我想成为让孩子骄傲的妈妈。”文景说。

多赚点钱不光是为孩子,文景其实也有自己的顾虑。她说随着年龄增长,脑瘫患者的神经系统可能会进一步退化,她希望多攒些钱,尽可能延长自力更生的时间。

如今,平台为她开通了残障关怀功能,用户能看到她的残障骑手身份,大多数时候都会多一些理解。平台提供的智能语音外拨功能,可以一键通知取餐,无需电话沟通,也减少了她与用户的沟通障碍。“有些用户看到残障骑手标识后,还会主动下楼取餐,我挺感动的。”她说。

“其实我不需要特殊照顾,我希望能被公平对待,就算摇摇晃晃,我也可以晃出自己的人生。”说罢,文景手机里又传来订单提醒。文景坐上电动车,歪着头扣了3次才扣好头盔的卡扣,跟记者挥挥手,又奔向了下一个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