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市场特别容易饱和,再有个一年半载可能就饱和了,下一个要进入的就是工业场景。”

4月25日,在中国人形机器人生态大会上,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所长赵杰在谈及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时表示,服务市场特别容易饱和,下个要进入的就是工业场景,现在也已经有很多机器人进入了工厂,“先不谈这个场合是不是一定要人形机器人来做,但至少已经在这个场景进行尝试,这就是进步,但离真正用还有距离。我们不希望人形机器人做得比人快多少,至少要跟人一样它才能有用”。

赵杰强调,机器人一定是要拓展人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复制人,复制的结果肯定还不如人

他以工业场景为例称,工业场景中实际上大多数还是人使用工具来完成工作,不是完全用手,如果真正要把机器人的手、爪做到实用,可能难度和研发机器人本体相当。

而至于家庭场景,赵杰认为最先实现的或是家庭服务,真正能够做家务、养老助老,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他表示:“我们把人形机器人定义为未来产业,5年后的产业不是未来产业,至少10年以后的我们才能叫未来产业,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是为未来做的。”

赵杰认为,在人工智能发展后,推动了整个机器人产业链的延展。他表示:“现在好多人形机器人企业还在说减速机、电机、关节,实际上到了这个阶段,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深度融合,一定是软硬一体化的产业链。我们从原来的‘老三样’——减速器、电机、控制器,到了‘新三样’——传感器、高算力芯片加上智能终端,以及‘软三样’——操作系统、模型和数据,这就是未来机器人的产业链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