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迪图瓦与上海交响乐团联袂呈现的贝多芬《第七交响曲》,在乐迷中引发了热烈的反响与广泛的赞誉。这场演出,让我们深刻领略到一位世界顶尖指挥家是如何在细致入微的雕琢与高标准的要求下,引导乐团突破自身极限,展现出堪比国际一流团体的惊艳表现。尤其在“贝七”末乐章中,乐团整体展现出的配合度与冲击力令人震撼:那种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的胆量与气魄,在高亢激昂的旋律中迸发无遗,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不可阻挡的生命力。这场音乐会无疑让人印象深刻、意犹未尽,所以4月25日的纪念拉威尔诞辰150周年专场也就更让人期待。


演出现场
提及迪图瓦与拉威尔,就不得不说一张必听的经典的唱片——DECCA传奇系列中的《迪图瓦指挥拉威尔:达夫尼与克洛埃》。在这张录音中,迪图瓦执棒蒙特利尔交响乐团,以细腻而光彩夺目的音色,再现了这部法国印象主义巨作的神韵与辉煌。作为蒙特利尔交响乐团长期的艺术总监,迪图瓦在超过二十年的时间里,潜心于乐团结构的重塑与艺术方向的引领,积累了丰富而深远的经验。他对于色彩、节奏与细节的打磨,使乐团焕发出新的光彩。
《达夫尼与克洛埃》这部作品以交响性极强、声部繁复、气氛变幻著称,对乐团的整体掌控与细节把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合唱与器乐交织,每一处都考验着指挥家与乐团,以及乐团乐手之间的深度默契。迪图瓦的指挥艺术素以色彩斑斓、节奏鲜明、结构清晰而著称。他的指挥动作虽不华丽,却极具功能性与针对性。
在现场,我观察到迪图瓦除了偶尔“毫不留情”地点出个别声部外,他常用的手势大致可归纳为四种:一是“手的上下伸展”,多用于提示音量的层次变化或乐句中的微妙转折;二是“手的左右摆动”,以掌控节奏的精准与动态的张弛;三是“手从低到高的大幅度抬升”,常出现在从极弱到极强、跨越大动态范围的段落,尤其是从低音部展开的铺陈之中;四是“双手比画指出”的手势,则多用以引导整体节奏与速度的流向。这些看似简单朴素的动作,却恰恰体现出大师的本质所在:以最精准的动作来传递音乐作品中繁复的细节,充分表达自己积累一生的音乐智慧和表现意图——大师级的指挥,就是能在正确的地方做正确的抉择和行动!


迪图瓦
拉威尔《达夫尼与克洛埃》在迪图瓦的指挥下,光影与脉动被细腻而精准地唤醒。面对乐谱中频繁出现的渐强、渐弱及细微复杂的节奏变换,他以极其精确的手势与清晰的呼吸引导乐队,既防止了节奏的松散失控,又让音乐的流动自然生发,呈现出水银泻地般的流畅感。尤其在诸如“逐渐加快”(Animez progressivement)等细微处,他以恰到好处的力度调整,使节奏的推进仿佛顺势而成,毫无生硬之感。作品中特别讲究空间布局与音响层次,迪图瓦则以严谨而有机的排布,使如鸟鸣般的木管声部,在舞台不同角落错落有致地响起,织就出一幅渐次明亮的晨曦图景。而在无词合唱与乐队的融合上,他展现了卓越的平衡感——可能有人会质疑当晚现场合唱的声音过轻。在这一点上,我有不同的看法:首先,音量的大小也取决于座位的朝向。我在B区单号,并没有觉得合唱声音小,反而觉得这种有一些“悬浮感”的人声很适合这部作品,有一种神秘、空灵、幻妙之气质,也富有诗意。我想这与斯克里亚宾《普罗米修斯:火之诗》中的合唱有相同之处,都具有神圣而光辉的美感。
拉威尔的《G大调钢琴协奏曲》创作完成于1931年初,作曲家曾明确表示,这部协奏曲是受到巴洛克协奏曲传统(像巴赫、莫扎特)和美国爵士乐的双重启发。和传统协奏曲中钢琴承担全部主导权不同,拉威尔在这部作品中让钢琴既是主角,也是乐队色彩织体的一部分。尤其是在第一乐章,钢琴不断和各种打击乐器互动,有点像“玩耍”而不是严肃对话。的确,拉威尔的这部钢协,在很大程度上给予了钢琴家在思索的空间和意象上很大自由度,所以演奏出来千人千面的现象是必然的。


演出现场
在音乐会上,我注意到陈萨在协奏曲开头那一长串音符中的音色处理,声音轻盈、清澈而透亮,这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钢琴音色此后发展的基调。在第一乐章中,钢琴在与乐队协奏的许多段落中,更多扮演了类似精致花纹的角色,以细腻灵动的触感在声音、声部与整体声响中起到点缀和润饰的作用,这也是钢琴在这部协奏曲中非常重要的使命之一。当然,在独奏部分,陈萨尤为注重乐句的歌唱性和节奏的细腻变化,使音乐既保持了流动感,又富于表情的张力。
整个协奏曲,我认为陈萨演奏最出彩的是第二乐章钢琴的独奏,她对主题旋律的音色起伏处理得恰到好处,我认为那并不是一种浮于表面的美,其实每个音符都弹得很深入,给这一段梦幻的旋律,增添了一番沉思之感,这样的“沉思之感”一直延续到第一次颤音的出现,迎来乐团声部的进入。在随后的篇章中,拉威尔绝妙的调性上的色彩变化被充分地表现了出来,陈萨的音色犹如光影上的明暗变化般来演绎,尤其是高潮后转大调那段,音色上的变化有一种释怀感!这一直又延续到结尾第二次颤音的触键,然而“第二次颤音”就像是即将燃尽的神圣火种,在这一持续的美中陨灭。
这场纪念拉威尔诞辰150周年的音乐会,必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引发乐迷们的回忆与讨论。迪图瓦以其深厚的艺术积淀,带领上海交响乐团展现出令人惊艳的高水准演绎。随着我国乐迷群体不断壮大、欣赏水准持续提升,真正能打动人心的,终究还是那些伟大的作品与出色的演奏。这一夜,给予了我们无比美好的体验,也让人更加期待上海交响乐团下一个高光时刻的到来——我想不会久远,即将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