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农资传媒

  当前,国内市场行情延续弱势运行态势,价格呈现窄幅下行走势。从市场交易动态来看,新单成交未达预期水平,整体市场交投氛围依旧低迷。现阶段,尿素生产企业面临较大销售压力,为获取新单以维持生产运营,企业积极寻求出货渠道。然而下游态度谨慎,普遍持观望态度,寄希望于后续市场价格进一步下探,从而以更低成本采购。

  供需失衡加剧,价格持续承压

  供应端,产能释放叠加区域复产,库存压力持续攀升。本周,国内尿素行业供应端延续“高开工、高产出”态势,日产量稳定维持在19万吨以上高位,行业整体开工负荷率达89%,较去年同期提升3个百分点。内蒙古、新疆等主产区装置保持满负荷运行,叠加山西、河南等地前期检修企业集中复产,日均产量较上周增加约1.5万吨,供应弹性进一步释放。尽管河北、山东部分固定床工艺企业因煤炭成本高企主动降低负荷,但气头装置盈利空间尚存,行业整体减产动力不足,导致生产企业库存持续累积。据统计,当前行业库存较4月初增加18%至82万吨,其中东北、华北主销区库存增幅超25%,物流周转效率下降加剧了区域性货源滞压。

  需求端,工农业需求双降,市场交投陷入“冰封期”。下游工农业需求同步走弱,市场交投活跃度降至年内冰点。农业方面,春耕用肥旺季结束,基层市场进入传统需求空档期,仅东北、华北局部存在底肥备货需求,但经销商受“买涨不买跌”心理驱动,普遍采取“按需零星采购、低价货源优先”策略,单笔采购量同比缩减30%~40%。工业需求同步萎缩,复合肥企业开工率降至38%的年内低位,东北地区中小型复合肥厂因库存积压、现金流紧张,已出现停产抛售原料尿素现象;板材行业受地产开工低迷、终端订单不足拖累,原料采购量较去年同期减少25%,对尿素刚需支撑显著弱化。五一假期临近,下游备货意愿进一步降温,主流区域新单成交量环比锐减40%,企业待发订单量普遍降至7天以内,部分厂家库存压力已逼近警戒线。

  价格端,区域分化加剧,成本线博弈加剧市场观望。国内尿素市场价格下行幅度收窄,厂家降价吸单效果显著,部分限收甚至停售,随着节前待发订单的逐渐增多,预计后期价格将逐步止跌企稳,行情进入平稳调整阶段。具体来看,东北地区价格稳定在1820~1860元/吨。华东地区价格下调至1780~1830元/吨。华中地区中小颗粒价格下调至1790~1900元/吨,大颗粒价格稳定在1780~1840元/吨。华北地区价格下调至1700~1880元/吨。华南地区价格下调至1880~1970元/吨。西北地区价格稳定在1890~1900元/吨。西南地区价格稳定在1720~2080元/吨。

  节前保本博弈,节后反弹迷雾重重

  当前,尿素市场已形成“价格下跌→下游观望→库存累积→价格续跌”的恶性循环。业内人士表示,若5月下旬农业备肥启动不及预期,或复合肥企业秋季肥生产延迟,尿素价格可能再度下探至1650元/吨以下,倒逼行业进入主动减产阶段。建议重点关注三大信号:一是尿素社会库存去化速度,二是复合肥企业原料采购招标节奏,三是国际尿素价格与国内价差修复情况。

  节前价格或触成本线,企业降价抢单。为缓解库存压力,生产企业将继续让利促销。预计山东、河南等主产区低端报价将下探至1700~1720元/吨,山西部分高成本企业或跌破1680元/吨成本线。业内人士表示,需关注两大变量:一是贸易商“抄底”行为,当价格跌破固定床工艺盈亏平衡点时,部分中间商可能启动分批建仓,带动局部成交回暖;二是装置动态调整,若价格持续低于成本线,川渝、两湖地区高成本企业或采取临时检修以减少亏损,但需警惕其规模及持续性。

  节后需求边际改善,但反弹空间有限。五一假期后,市场或迎阶段性补库需求,农业方面,夏季玉米肥备肥周期临近,部分经销商将启动分批采购;工业方面,复合肥企业原料库存降至安全线下限,或需补充低价尿素以备战秋季肥生产。但反弹高度受制于两大因素:其一,供应弹性充足,当前行业开工率仍处85%以上高位,若价格反弹超50元/吨,前期检修装置将加速复产,压制上行空间;其二,终端需求复苏缓慢,农业备肥周期可能因天气波动延后,工业产成品走货不畅亦将限制原料采购力度。

  现阶段,尿素市场正经历供需再平衡的阵痛期,短期价格波动将围绕成本线展开博弈。建议生产企业以“去库保现金流”为主,贸易商可把握超跌反弹机会,下游企业宜按需分批采购。

新浪合作大平台期货开户 安全快捷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