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在谈判中有效维护了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保证了较多的优势条款。

  ▲这是3月11日在沙特阿拉伯吉达拍摄的美国和乌克兰代表团会谈现场。图/新华社

  文 | 梁亚滨

  据央视新闻消息,乌克兰当地时间5月1日,乌第一副总理兼经济部长斯维里坚科在社交媒体上透露,根据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达成的协议,她与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共同签署了《美乌重建投资基金成立协议》,即此前各界所称的“矿产协议”。

  这场持续数月之久且引发世界高度关注的谈判终于落下帷幕,也为美乌两国未来深度合作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经济基础。

  特朗普“交易外交”难奏效

  与乌克兰的矿产协议谈判,是特朗普第二任期开始后的一项重要外交理念,不仅代表美国新政府的外交政策价值导向,更是特朗普外交风格的展示。



  一方面,特朗普政府一改此前拜登政府对乌克兰大规模援助的慷慨作风,转而寻求实质性的经济回报——开发乌克兰的矿产资源。

  特朗普再次上台,意味着重新“退群”的孤立主义理念再次笼罩白宫。他需要一个能够确保美国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回报的协议,不仅是为了彰显自己的价值观理念——美国需要占便宜,更是为了回报那些再次将他送上总统宝座的经济民族主义势力。

  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的行事风格更加咄咄逼人,偏好极限施压,充满进攻性,甚至毫不顾忌国际社会所公认的外交准则与礼仪。在2月份的谈判中,“没有穿西装”都被特意提出来以当面羞辱乌克兰总统。

  此次协议达成,也从侧面证明,特朗普政府的外交依然呈现出强烈的“交易型”色彩。在特朗普自传体著作《交易的艺术》中,他谈到做生意的四个阶段:一是提出惊人的目标;二是大肆宣传;三是决策反复摇摆;四是获得直观的结果。回顾过去数月美乌之间的谈判,几乎经典地再现了这四个步骤,甚至一度让外界以为该协议根本无法达成。

  但是,这种行事风格可能会有助于商业谈判中的利益争夺,却几乎难以在涉及国家重大安全利益的问题上被复制。换句话说,商业利益往往是可以被分割,甚至被无限分割的,而国家重大安全利益往往难以分割,且一方达成协议的权限会受限,例如最终需要经过议会同意等。这使弱势一方难以轻易让步,甚至会硬刚到底,以尽可能实现自身的安全与发展利益。

  克兰何以硬刚美国

  回到美乌谈判,毫无疑问,乌方是弱势一方,但在面对美方的强大极限施压下表现出了顽强的斗争精神。即便美国停止军事援助和情报支持,也未能逼迫乌克兰签下“城下之盟”。

  从目前公布的协议内容来看,尽管美国依然未能承诺提供明确的安全保障,代之以模糊的“可能提供新的援助,如为乌克兰提供防空系统”,但乌克兰也更为有效地保证了本国政府对该协议内容的主导地位。

  例如,协议明确规定矿产“全部所有权和控制权依旧归属于乌克兰”;美乌以50%对50%平等股权共同管理基金,以体现“平等伙伴关系”;也未涉及乌克兰国内的私有化进程或国有企业管理的变动等。

  更为重要的是,此前,美国要求合作开发产生的盈利应该优先用于偿还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而此次协议未提及乌克兰对美国的债务义务。这也意味着,相关盈利大概率将被优先用于乌克兰的对俄作战或国内经济恢复。

  此外,美乌之间的矿产协议也曾被担心可能与乌克兰和欧盟于2021年签署的关键原材料伙伴关系协议相冲突,进而损害该国未来加入欧盟的雄心。现在这种担心已被一扫而空:签署的协议“符合宪法与欧洲一体化进程”“不违反乌克兰任何国际义务”。而且该协议向其他全球参与者释放信号:“与乌克兰开展长期(数十年)合作具有可靠性。”

  所以,对比前后公开的协议条款来看,乌克兰在谈判中有效维护了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保证了较多的优势条款。

  乌克兰能够硬刚美国的原因首先在于其国内的高度团结,尤其是对泽连斯基总统的高度信任和支持。2月份,面对美国以拖延选举为由对泽连斯基合法性提出的质疑,乌克兰议会立刻高票通过禁止战时选举议案,支持泽连斯基继续履行总统职务。

  其次,乌克兰有效地施展了外交战略,成功团结欧盟和其他西方国家,并获得了他们的军事援助和情报支持。例如,据参考消息网4月29日援引外媒报道,日本QPS研究所(一家日本卫星制造公司)与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签署了有关提供卫星侦察信息的协议,以替代美国的情报数据来源。

  乌克兰军队能够在暂时不依赖美国军事援助和情报支持的情况下,持续抵抗俄罗斯的军事进攻,这也给乌克兰对美谈判增加了底气。

  协议达成后,美国对乌克兰援助或将迅速重启,美乌两国在经济领域也将深度捆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将进一步加大在乌克兰的筹码。持续三年多之久的俄乌冲突,可能会迎来一个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