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俊/城市进化论

China Travel+China Shopping
“五一”假期即将结束,各地迎来假期返程高峰。
去哪儿网发布了最新的“五一”出游成绩单,多地入境游增幅超一倍。北上广深杭稳居入境游前五,更多外国朋友开始探索小城。苏州、湖州、佛山等均进入“五一”入境游TOP20热门城市。
事实上,在“五一”假期前,航旅纵横数据就显示,入境航线机票预订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5%。这些游客来到中国,除了饱览风光和文化,“扫货”成为重要行程。
4月份,一系列离境退税优惠政策实施,为入境消费添了一把火:离境退税起退点从500元下调至200元;现金退税限额由1万元大幅上调至2万元;“即买即退”服务措施推广至全国……
伴随着China Travel火热与政策效应叠加,各地将促消费目光瞄向了入境游客。从此前的试点地区来看,“即买即退”政策效果如何?未来哪些城市有潜力赢得更多入境消费?
1
政策缘何加码
实际上,我国自2015年起就已经全面推行离境退税政策,后续又有10个地区开展“即买即退”试点。如今,“即买即退”的便利化服务在更多地区上线,并且退税门槛变得更低。
所谓离境退税,是指境外旅客离境时,对其在退税商店购买的商品退还增值税。通常来说,旅客需在口岸离境时退税,而最新推出的“即买即退”可在购物现场即享受退税。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完善免税店政策,推动扩大入境消费。而出台上述政策的重要目的,就是要促进入境游消费。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分析认为,“即买即退”服务措施简化了退税流程,并将退税环节提前,退税款快速“回笼”增加了游客可支配资金,能直接激发购物消费欲望,促进入境购物消费增长。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入境消费仍有增长潜力。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在此前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4年,境外旅客入境消费占我国GDP的比重约0.5%,而世界主要国家入境消费占GDP比重在1%到3%之间。
盛秋平提到,我国离境退税市场总体仍处于培育期,退税商店数量偏少,且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一些境外旅客较为集中的热门城市退税商店还不够多。另外,目前境外旅客退税购物以国际品牌为主,国货品牌较少,购物选择还不够丰富。这些因素也是政策加码的重要原因。
按照我国增值税水平,一般商品退税率达到11%,相当于额外打九折。假如境外游客消费1万元的商品,可以退税1100元,扣除一般2%的手续费后,大概可省下900元。
完善免税制度有助于提升入境消费。据中信证券研究,日本政府通过扩大免税商品范围、下调最低购买金额等方式,推动访日游客扩大消费——
2012年日本百货商品免税销售额为202亿日元(约折合16亿元人民币),而2024年达6487亿日元(约折合306亿元人民币),复合增速约34%。
中信证券认为,我国推动“即买即退”落地,有望极大改善游客在购物中心内的离境消费体验,吸引大量境外消费者,预计将为优质购物中心吸引客流提供新的增长点。
2
试点效果如何
全面推行“即买即退”之前,已经有10个地区先行试点。
2019年初,上海成为首个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的城市。之后,北京、广州、深圳、成都、杭州、南京、重庆等城市相继加入试点。
税务总局数据显示,试点地区成效显著。2024年,10个试点地区“即买即退”办理退税规模同比增长22倍,是全国离境退税规模同比增速的18倍。
率先开启试点的上海,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已占全国半壁江山。2024年,上海退税商品销售额达23.7亿元,同比增长86.6%,占全国实施购物退税政策省市总规模的48%。

图片来源:上观
目前,上海共有587家离境退税商店,其中284家商店实现“即买即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上海离境退税销售额同比增长81%,办理退税额同比增长77%,实现“即买即退”销售额同比增长40倍,开具份数增长39倍。
上海第一百货商业中心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服装类与鞋类等商品是深受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境外游客青睐的退税大类。
不仅是这些传统商品受到外国人青睐,科技感满满的国产智能产品也颇具吸引力。不久前,深圳第九批离境退税商店名单公布,小米之家、顺电等72家商店入选,涵盖电子消费类产品、时尚服饰、家居产品等。
得益于离境退税政策支持,截至2024年年底,深圳电子消费、珠宝、钟表类商品退税销售额占比达55.3%,同比增长23.9倍。
不只是东部沿海,着眼中西部地区,早在2023年7月,四川首个离境退税特色街区——春熙路离境退税特色街区就已正式亮相。据介绍,2024年,成都“即买即退”商店相关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超400%。
今年“五一”假期前(4月27日),成都SKP商场作为成都第二个“即买即退”集中退付点正式落地运行,成都“即买即退”商店已达50家。
3
潜力城市何在
消费潜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入境游客群的壮大。
从今年“五一”期间在去哪儿平台上用非中国护照预订国内机票情况来看,北上广深杭稳居入境游前五,成都、厦门、南京、重庆、海口等作为目的地,入境游增一倍。

但事实上,与入境游市场发达的国家相比,中国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接待入境外国游客2694万人次,相比日本和泰国,外国游客接待人次则均在3600万人左右。
2023年之后,我国就在不断优化入境政策,单方面免签、过境免签得以让更多外国游客来到中国。特别是今年以来,不少海外视频博主来到中国旅游,进一步带动中国游的热度。
今年一季度入境外国游客921.5万人次,同比增长了四成,一个季度的游客量已经达到去年全年的1/3左右。
将目光放长远,在未来仍将持续的入境游红利中,哪些城市更有市场潜力?以国家航线和航班数量为代表的交通便利性是一个可供参考的指标,其背后反映的也是航空公司根据实际市场需求抉择的结果。
上海是国际航班量最多的城市,根据航班管家DAST提供给城市进化论的数据,2025年3月上海与91个境外机场通航,当月航班量达到1.44万班。北京、广州、深圳、成都的国际航班数量紧随其后。这5座城市也都是“即买即退”先行试点地区。

向下滑动查看
昆明是国际航班量第六的城市,超过了杭州、南京、武汉等综合实力更强的城市。得益于旅游基础和地理优势,昆明开行了大量往返东南亚的航班,其往返泰国曼谷的航班量比北京、深圳等都多。昆明往返老挝万象瓦岱机场的航班量,也是全国最多的。
观察国际航班量TOP40城,除了省会城市和重点二线城市外,一些知名旅游“小城”也上榜,比如三亚、延吉、张家界等。相信随着相关政策不断优化和完善,未来还会有更多入境游“黑马”城市诞生。
*题图来源:中新网上海 *城市进化论原创出品,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原标题:《争抢入境消费红利,哪些城市有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