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宋佳楠



5月7日,据媒体报道,IBM首席执行官阿维德克里希纳(Arvind Krishna)表示,公司已经使用人工智能,特别是能自主执行任务的AI智能体,取代了数百名人力资源部门员工的工作。这些智能体可以自动执行分析电子表格、进行研究和起草电子邮件等任务。

不过,克里希纳指出,虽然IBM在内部针对某些企业工作流程大量运用了AI和自动化技术,但公司的总员工人数实际上是增加的,因为这些技术使得IBM能够将更多投资投入到其他领域。

他所指的 “其他领域” 包括软件工程、销售和市场营销等职位,即需要 “注重批判性思维”,执行 “与他人互动或面对面解决问题的任务,而不是机械重复的流程性工作” 的岗位。



早在2023年5月,克里希纳就曾透露,IBM计划暂停或放缓后勤类职位的招聘,因为这些职位可能在未来五年内被人工智能取代。当时他预计,IBM在人力资源等后勤职能部门约2.6万名员工中,有30%左右的岗位(约7800个)可能面临被AI替代的风险。

对IBM来说,利用AI取代部分人力,一方面可提高一些流程性工作的效率与准确性,降低人力成本。例如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处理员工档案、计算薪资等重复性工作,AI智能体能够快速且精准地完成。另一方面,将释放出的资源投入到关键业务领域,有助于提升公司在高价值业务上的竞争力。但这一计划也面临挑战,如员工对岗位变动的担忧可能影响士气,以及如何确保AI系统稳定、安全运行,避免数据泄露等问题。

并非只有IBM在推进用AI代替人力。日前微软CEO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在Meta举办的一场活动上透露,微软公司内部代码库中,有20%至30%的代码由人工智能生成。而Meta CEO马克扎克伯格则预测,未来一年内或许有一半的开发工作将由AI完成,并且这一比例还会持续上升。

自ChatGPT掀起人工智能热潮,有关AI取代人类的讨论便不绝于耳,但像IBM这样通过高管公布取代数字的大型科技公司仍是少数。这也表明,AI在接手人类“流程性工作” 方面正不断加快节奏。

世界经济论坛总裁博尔格布伦德曾预测,到2025年,自动化和人机之间全新的劳动分工将颠覆全球8500万个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