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中国德国商会发布报告《快报调查:贸易冲突与商业信心》(Flash Survey:Trade Conflict & Business Confidence),并召开圆桌记者会。调查报告显示,中美贸易冲突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在华德企的商业信心,但投资战略保持强劲。

整体来看,在本次调研涉及的143家会员德企中,75%的受访企业明确表示其业务受到美国一系列的对华最新贸易政策的冲击,同时有57%的企业坦言中国对美反制措施也已对其产生影响。

对此,中国德国商会华北及东北地区执行董事兼董事会成员欧阳利文(Oliver Oehms)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尽管数据显示,86%的企业因贸易冲突升级受到整体影响,这一比例看似高企,但若结合未来几个月的行业预期来看,其实际冲击并未显著扩大。其次,若深入商会会员企业便会发现,其对美出口份额或自美进口原材料、大宗商品的占比通常较低,因此直接的业务损失尚属有限。

“但是,不容回避的现实是,当前局势仍令企业普遍感到不安——这种不确定性可能逐步传导至投资决策层面,导致企业无论是对美国还是亚洲市场的布局都会趋于谨慎。”欧阳利文强调。

5月7日下午,中国德国商会召开记者会,欧阳利文(左一)主持会议。澎湃新闻记者 杨文钦 图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指出,在贸易冲突所涉各类政策工具中,关税对企业的冲击影响居于首位,86%受访德企表示受到关税影响。其中,76%企业受美国关税影响,63%受中国关税影响。

而对于即将在瑞士举行的中美经贸高层对话,欧阳利文向澎湃新闻表示:“解决贸易冲突的关键在于双方保持对话,而非仅通过社交媒体隔空喊话。要解决当前冲突,必须面对面沟通。因此,中美即将举行的经贸高层会谈是好消息。我相信,不仅是我们扎根中国市场的德企,那些依赖从中国进口的美国企业,也迫切希望未来几个月能通过对话取得进展。”

5月7日,外交部发言人宣布,应瑞士政府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将于5月9日至12日访问瑞士,访瑞期间,何立峰作为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将与美方牵头人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举行会谈。7日下午,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回答相关问题时表示,中方对对话持开放态度,但任何对话都必须建立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任何形式的施压胁迫对中国都是行不通的。

面对当前的贸易局势,在华德企投资战略依然稳固。报告显示,50%的企业计划未来两年增加投资,与2024年9月的51%基本持平,18%计划减少投资;另有超三分之一的受访企业加速在华本土化以应对贸易紧张局势。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上,奔驰、宝马、博世、德意志银行等德国企业高管均表达了加码中国市场的意愿。

此外,在记者会上,欧阳利文还进一步介绍了在华德企对德国新政府深化对华合作的期待。调查显示,企业呼吁德国新一届政府对华采取更务实政策。具体来说,66%的企业希望德国新政府推动积极务实的对华合作,52%认为改善德国国内对华舆论有助于业务发展,40%认为政府高层尽早访华是关键支持。

事实上,在4月,已有36家在华德企联合向即将上任的德国新政府提交建议书,提议新政府调整对华政策,视中国为伙伴而非“对手”。据《法兰克福汇报》报道,该份建议书指出,“德国要在经济上保持重要地位,需对中国加大投入,而非减少”。企业呼吁新政府调整“去风险化”策略,“风险管理不能简化为缩减对华业务,更不能将技术竞争简单理解为零和博弈”。特别是在电池技术、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中,中国展现出强劲的引领势头。

据新华社报道,5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致电弗里德里希默茨,祝贺他当选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理。习近平主席指出,当今世界变乱交织,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涌动,作为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和具有全球影响的大国,中德两国理当顺应历史大势,共同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