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晚,上海大剧院演出的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拉开了第十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竞演的帷幕。

上海京剧院的余派老生蓝天饰演的杨子荣,磊落奇雄,英武峭拔,其唱也,如鹤鸣于空回旋嘹亮,其做也,如鹿跃于野灵动轻脆,立如玉山昆仑,卧如雁落平沙,念如珍珠入盘,打如捷豹翻腾,形若童祥苓再现,神似杨子荣活生。令人不觉一叹,如此天赐灵珠,究竟从何而来?恐非石猴凭空蹦出,亦非神丹闭炉独炼,笔者拈笔辗转,反复琢磨,终从《智取威虎山》一剧得来十字:“集体力量”托出“个人英雄”。此言含义有三:

正如《智取威虎山》题旨所在,剿匪成功尽管少不了杨子荣的智谋胆略,但并非个人英雄决定成败,而是依靠群众众志成城的结果。也正如本剧的创排历程,数代心血,反复打磨,尽管经典塑形少不了童祥苓老师出神入化的创造,而深入人心的成功仰赖的却是编导音舞美及众表演艺术家们缺一不可的贡献。戏里戏外,这都是一部集体智慧的结晶、集体力量的集大成之作。同样,蓝天作为上海京剧院优秀青年演员,第六代杨子荣的扮演者之一,其成才少不了个人文武昆乱兼收并蓄的天赋与努力,但其成角儿更是上海这座城市及上海京剧院在人才培养、剧目创作等各方面机制保障的成果。也就是说,蓝天的石破天惊并非偶然,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笔者坚信,今天会出一个蓝天,将来还会有更多“蓝天”飞向蓝天。

如云托月,如海托舟,如长空托雄鹰,蓝天有幸,在诸多前辈贤师、耀耀同辈群星以及上海京剧院、上海这座城市的集体托举下,终长成为岩岩青松,明明朝阳。

如海纳百川:文武昆乱兼收并蓄

当今京剧舞台上,尤其在同辈演员中,似蓝天这样文武兼备昆乱不挡的全能型演员并不多见。本就天生一块“老天爷赏饭吃”的料,更难得转益多师博采众长,终成观众美誉的“六边形战士”,似上等昆仑玉,经得切磋琢磨,乃成大器。

若用油画逐层上色的手法描摹这位演员,扎实的传统功底,是蓝天的第一层底色,此色我愿用黄棕,明亮而又沉稳。武戏干净松脆,《林冲夜奔》如行云流水,不急不躁不杂不乱;文戏唱功通透,《四郎探母坐宫》“叫小番”平地惊雷,天生好嗓谁似?又兼扮相英气,诸葛潇洒,黄忠苍劲,四郎稳健,赵云俊朗,正可谓文武双全,十八般技艺齐备,如此玉料,殊为难得。

大量现代戏创排经验则是其第二层,此色我要用钴蓝,宽广而深邃。京剧《死水微澜》饰演罗德生是其首次排演现代戏,这里他开始放松肌肉、运用传统而不拘泥传统;京剧《红高粱》饰演十八刀已能自主创造与融合,为凸显人物的粗犷与草莽,在余派老生嗓音和运腔基础上,吸收花脸的浑厚与头腔共鸣;而在京剧《龙潭英杰》中饰演李剑飞,既有中共党员的坚定与沉静,又有潜伏工作者的机警与流利,双重身份差异悬殊却转换自如。松弛、自由、创造、化用,这些现代戏的创演经历为其积累体验情感、琢磨人物的现代演剧方法储备了存粮。

师学昆曲,这第三层上色我想用树绿,满眼勃勃生机。师从昆剧表演艺术家计镇华老师并在上海昆剧团的《邯郸梦》里饰演卢生,这段经历对蓝天在深得古典韵味基础上运用人物塑造法很有帮助。要知道,计老师亦学麒派,但他的师学是化用麒派塑造人物的方法而并非直接搬用技巧。从这里开始,蓝天似更深谙古典又更懂用古典,他学会了更古典却通向了更现代,蓝天又“开窍”了。而热爱舞蹈、反串程派、跨界河北梆子等“闲来”的尝试,这第四层上色我欲用赭石,点染他几抹亮色。技多不压身,广学博用不仅显示了蓝天敏而好学的勤奋,更体现其开放的襟怀、学如玩的活力和拿来我用不失我的自信。

如此勾勒,可见其沉厚如地的黄、宽广似海的蓝、葱翠如森的绿、明艳如花的红,斑斓而不杂乱,稳健而不单一,这,就是蓝天画像图。

登楼摘星辰:高处攀高得天独厚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若说蓝天有摘星之幸,不可不见其身处高楼之优。

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的艺术水准之高、影响力之深远勿需赘述,蓝天首先是站在数代先辈心血筑建的高楼之上再向天攀登的。不必说剧情紧凑、音乐磅礴、人物分明的经典剧目本身的加持,单说环绕身边诸多老师手把手的口传心授,就为其传送了相当深厚的“内功心法”。譬如蓝天曾介绍童祥苓老师教其念白,当年剧组曾请话剧演员帮助练台词,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逻辑重音的处理。本剧念白繁重、节奏又快、信息量很大,如重音不突出,很容易绕晕观众。蓝天在念“我们奉命化装侦察,在偏僻的山坳里,救了个哑巴孩子;经他父亲指点,我们到了黑龙沟,搜集到一些情况,查出了座山雕的行踪。”时,童先生不满意,说很熟,像背课文。“我们奉命化装侦查”,“化装侦查”是逻辑重音。在什么的山坳里?“偏僻”是逻辑重音。救了个什么孩子?“哑巴”是逻辑重音。经他什么指点?“父亲”是逻辑重音。查出了谁的行踪?“座山雕”是逻辑重音。

又譬如小常宝的扮演者方小亚老师看蓝天排练第三场“深山问苦”,小常宝唱完苦痛经历后,方老师示范,说道,小常宝这个可怜的孩子,妈妈跳山涧摔死了,只有爸爸一个人带着,自己还得装哑巴扮男孩。杨子荣是解放军,但孩子不相信,你就扶住她的肩膀,“孩子!共产党,毛主席,会给我们做主的,说吧!”方老师的眼泪唰就流下来了。“眼睛里要有东西”,这就是老一辈艺术家生活经验积累的真情实感。

尽管如此,要演好杨子荣,对演员自身条件和塑造人物的能力仍然提出了巨大挑战。蓝天版杨子荣,首先在扮相上英武挺拔,浩然正气凛凛如风;其次在武戏上独占一绝,如其“打虎上山”的大跳、劈叉水准少有人及;铁嗓唱功众所周知更不必说,这里着重谈节奏。作为经典的革命题材现代京剧,文本、调度、一招一式已精密如仪,即便复刻式继承,演员不一样,节奏也会有差异。上海京剧院的演出版,在整体节奏上基本与电影保持一致,这是对自身实力的自信。要知道,电影版的叙事节奏即便放在今天,无需倍速,对习惯刷短视频看大片的年轻观众来讲都是高度紧张的,一丝走神就可能看不懂剧情。也就是说,《智取威虎山》的节奏完全是当代节奏,“会师百鸡宴”更堪比1.5倍速的影视大片,这就对演员之间的咬合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以本场为例,蓝天发现栾平,为防止身份暴露,抢先进攻,从自透胡彪身份,强调栾平投靠侯专员,逼出此行是否侯专员所派,诱出其被俘虏的过往,又在被指认为共军后变被动为主动,反咬栾平是共军派来,一个“派”字千钧力,直至唱出“反复无常好阴险”,一口气抑扬顿挫、松紧得宜、酣畅淋漓,实是体力、精力、专注力、嘴皮力、反应力的综合展现。这节奏的掌控力仅靠搬学经典?不,学样未必如样。童祥苓老师说他塑造杨子荣在声腔上吸收了余叔岩的挺拔、马连良的流畅,在身段上吸取了周信芳的棱角。我想蓝天亦是如此,其演杨子荣未必直接依葫芦画瓢学童祥苓,而是学其方法——融合诸师所长,形成自己的节奏。这其中,个人以为,其对节奏的敏感和现代感,与学用麒派有相当关系。

蓝天与《智取威虎山》是生命相系的缘分。从五岁开始听,到人生学的第一段唱,到演出过程中受伤,到累积百余场的演出,再到如今登上梅花奖竞演的舞台,三十余年,汗与泪、血与肉、痛苦波折、鲜花掌声,风雨阳光皆相随。似是命中注定,蓝天,活脱脱一个天赐杨子荣。一个演员一生中能遇上一个命运与共的角色,堪慰。

最后,我们仍然要看到,一部《智取威虎山》不仅展现了蓝天的出色,更漂亮地展示了上京的整体实力,李昊桐、杨东虎、毕玺玺、胡璇、严庆谷等个个出彩,武戏打戏更是扎实饱满,可谓满台生辉人才济济。蓝天的成才离不开上京的人才培养方略——如请来关松安等老师先扎实其传统功底,而后再创排新戏的节奏铺排;也离不开上海对青年人才的重视——如“上海文艺奖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等举措。浩浩长江水冲击出绵延沃土,浦江从来多明珠,蓝天是其中闪亮的一颗。

作者系上海越剧院艺术创作室副主任、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