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货船在位于京杭大运河淮安段的淮安港装货(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 发 (徐昌政 摄)

同处江南水乡的浙江和江苏,相继发力内河航运。

日前,浙江省政府印发《关于高水平建设“航运浙江”的实施意见》,对该省的“航运浙江”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根据《实施意见》,浙江将充分发挥内河航运特色优势,到2030年,高水平建设“航运浙江”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全面建成全国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先行省,内河航运发展水平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此前,江苏已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的意见》和《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充分发挥江苏海江河湖联动的特色优势,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实现由水运大省向水运强省高质量转变,到2035年,全面建成“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的现代化水运体系,水运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江浙两省所在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高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越织越密,机场密度位居国内前列。拥有如此优良的陆运和航空运输条件,江浙为何还要大力发展水运?

浙江将谋划推进浙赣运河等工程

自5月10日正式开始施行的《关于高水平建设“航运浙江”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是浙江首份关于“航运浙江”建设的“路线图”和“施工图”。此前的4月7日,浙江省省长刘捷主持召开省政府党组第44次会议暨省政府第69次常务会议,听取“航运浙江”建设文件起草情况的汇报,研究部署相关工作。会议指出,要精心谋划“航运浙江”建设,从高能级开放强省的战略定位出发,加快打造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

根据《实施意见》,浙江的重点任务包括构建高水平航道网络、推动港产融合发展、提升航运服务水平等。

其中,在构建高水平航道网络上,将优化干线航道布局,推进实施内河水运体系联通工程,谋划推进浙赣运河、太湖沟通、环杭州湾水运通道等工程;推进干线航道“三升二”(由最高可通行1000吨级船舶的三级航道提升至可通行2000吨级船舶的二级航道),推进京杭运河畅通工程、浙北海河联运通道工程,实施京杭运河、杭甬运河、钱塘江等二级航道提升项目;实施“通港达园入企”工程,充分利用现有航道资源,挖掘水运“门到门”运输潜能,有效解决内河航运“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千吨级船舶通港达园入企。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实施意见》中所提到的浙赣运河,是备受瞩目的“世纪水运工程”浙赣粤运河组成部分之一。2021年1月,江西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推进交通强省建设的意见》,提出将打造世纪水运工程——浙赣粤运河工程。该工程主要由赣粤运河、浙赣运河组成,其中浙赣运河规划全长约760公里,规划投资匡算约1700亿元。据“浙江交通”微信公众号,去年3月,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已与江西省交通运输厅签订共同推进浙赣运河前期工作备忘录。

图片来源:“浙江交通”微信公众号

在推动港产融合发展方面,《实施意见》明确,将建强内河港口物流枢纽,推进港口岸线资源整合,持续实施嘉兴长三角海河联运枢纽工程,加快建设南部区域海河联运中心,建设一批现代化内河港口和大型公共作业区;加强集装箱码头统筹开发,完善内河集装箱码头规划;大力发展临港经济,支持各设区市编制专项规划,推广“产业集群+内河港口”协同发展模式,打造长湖申、京杭运河等千亿级沿河产业带。

在提升航运服务水平上,将完善海河联运服务网络,加密海河联运航线,大力拓展长江、淮河、江淮运河、京杭运河等沿线港口航线,海河联运航线覆盖长三角主要内河港口;提高内河航运组织化水平,推动大宗货物运输“公转水”,引导适箱货物“散改集”,同时优化内河航运经营主体结构,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打造年运量超100万标箱的集装箱运输船队。

根据《实施意见》,浙江的目标是到2030年,高水平建设“航运浙江”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建成高等级航道网络体系、高能级水运物流体系、高水平航运服务体系等,实现2000吨级船舶通达海港,干线航道通达60%以上省级及以上产业平台,内河航运组织化智慧化绿色化水平保持全国领先。到2035年,全面建成全国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先行省,内河航运发展水平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实施意见》要求,浙江省交通强省(民航强省)建设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构建上下贯通、协同推进的工作体系。各地要把“航运浙江”建设作为事关全局的重要任务来抓,结合实际制定具体贯彻措施,强化相关要素保障,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江苏“再造”一条苏南运河

相较于“航运浙江”建设的刚刚起步,江苏“水运江苏”的打造已进行了两年。

2023年3月,江苏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进一步发挥水运优势,推动运输结构优化调整,紧紧围绕覆盖更广、标准更高、联动更畅、效益更好的现代化水运体系建设,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实现由水运大省向水运强省高质量转变。

根据《意见》,江苏的目标是到2025年,基本形成“联网畅通、达海通江、优质高效、保障有力”的高等级航道网,二级(准二级)及以上航道里程接近1100公里,形成长江干线横贯东西、京杭运河纵穿南北的“十字形”主轴;三级及以上航道里程达到2700公里,通达全省87%的县(市、区)。

到2035年,建成以长江干线、京杭运河为主轴的二级航道网,二级及以上航道高效覆盖省内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国际枢纽海港,全面建成“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的现代化水运体系,水运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随后,“水运江苏”的打造正式展开。2023年6月,江苏省政府在镇江举行京杭运河苏南段航道“三改二”暨谏壁一线船闸扩容改造工程开工仪式和建设动员会,标志着该省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拉开大幕。

流经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四市的京杭运河苏南段航道“三改二”工程,是《意见》中“加快打造畅通高效的内河航道网”的最重要任务,其节点性工程主要包括谏壁一线船闸扩容改造工程、镇江新丰沪宁铁路桥改建工程、常州中天钢铁厂区段航道整治工程、苏州何山桥段航道整治工程等。谏壁船闸位于苏南运河入江口,是苏南地区6个通江口门之一,也是京杭运河苏南段唯一直达长江的船闸,有“江南第一闸”之称,扩容改造后的谏壁一线船闸将成为“世界内河最大的单梯级船闸”,进一步提升京杭运河通航效率。

2024年被江苏定位为“全面推进‘水运江苏’建设之年”。当年3月1日,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明确了打造畅通高效的内河航道网、打造协同一体的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北翼、打造经济开放的水运物流网等7项重点任务,进一步推动水运联网、补网、强链。

图片来源:交汇点客户端

半个多月后,2024年3月19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在无锡举行“水运江苏”建设工作推进会,对“水运江苏”的打造进一步作出全面部署。省委书记信长星在会上表示,推进“水运江苏”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算大账、算长远账。省级层面要完善推进机制,强化统筹调度;各有关部门要协同发力,加强要素保障;各地要立足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做好水运文章,决不能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和“新形象工程”。

据了解,作为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重点标志性项目,京杭运河苏南段“三改二”工程今年将全面完工,全长212.2公里的苏南运河由此全线升级为二级航道,相当于“再造”一条苏南运河,加之京杭运河苏北段目前已是全线二级航道,届时将实现2000吨级船舶全天候畅行京杭运河江苏段。

江浙为何都盯上了水运?

浙江和江苏都是水运大省,水脉纵横交织,河道星罗棋布,水运资源得天独厚。

其中,浙江坐拥世界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和京杭运河等水运体系,兼具江河湖海禀赋优势。内河航道总里程近9800公里,形成以钱塘江、京杭运河为主的国家高等级航道里程约1600公里,居全国第4位,全省内陆地市全部通江达海。

江苏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大江、大河、大湖和大海的省份,水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7%、居全国之首,也是全国水网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全省三级及以上内河航道总里程达2616公里,内河航道总里程、等级航道里程等多项指标名列全国前茅,基本形成“联网通畅、达江通海”航道网。

近年来,随着新发展格局的加快构建,内河航运在综合交通体系中的地位作用愈发凸显。2020年5月,交通运输部印发《内河航运发展纲要》,提出我国要在2035年基本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到2050年全面建成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东西向跨区域水运大通道高效畅通,南北向跨水系联通。此后,国内掀起一股修运河的热潮,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河南等内陆省份纷纷入局。

自然禀赋优越的江浙也不遑多让。2023年3月,浙江印发《浙江省建设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示范省实施方案》,开始全力打造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示范省,为全国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提供样板。同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不过,与内陆省份希望借助运河突破内陆之困、圆“通江达海”之梦不同,江浙猛拼水运,意在通过弥补二级及以上航道占比偏低、网络化程度不高、通达范围不足、公铁水结合不够、国际竞争力不强等短板,重塑水运基础条件,进而推动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将水运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和竞争优势。

与公路、铁路、航空等运输方式相比,水运具有运能大、成本低、能耗省、污染少、占用资源小等独特优势,尤其方便大宗货物的长途运输。

从成本上看,水路运输的成本仅相当于铁路运输的1/2、公路运输的1/5、航空运输的1/20。来自京杭运河苏北航务管理处的统计显示,相比公路运输,依托京杭运河苏北段运输到上海,淮安江淮漕运集装箱公司一趟能节约70%—80%的成本,一年能为客户节省2.4亿元。

同时,相较于陆运,水运可以承载更多的货物。在长江沿线,一支拖驳船队的载运能力已经超过万吨。据测算,一艘万吨级的货船与100节火车车厢或400辆大型卡车的载重量相当。在浙江,2024年12月,温州丽水之间首条瓯江集装箱海河联运航线正式开通,30多辆集装箱卡车的装载量,如今只要一艘船即能完成运输。

更低的价格、更大的运量,对于同为经济大省和制造业大省的江浙来说,水运的吸引力不言而喻。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江苏水路货运量占比约3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约22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比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