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动的贸易战,正迫使进口商采取“现金为王、账外囤货”的应对策略。面对接踵而至的关税威胁和暂缓执行令,企业纷纷调整资产负债表结构。

数据显示,无论美国本土还是跨国企业,采用供应链金融方案延长付款账期的比例普遍上升5%-10%。
富国银行全球供应链与贸易销售主管Jeremey Jansen表示:“持有现金才是好主意。在高度不确定环境下,分销商和制造商面临巨大的账期延展压力。”
特朗普的关税原定8月到期,其政策暂缓执行前景,近期已成为影响企业调控库存与现金流的关键变量。
从大型零售商到汽车零部件商,从成品采购方到原材料买家,各行业进口商都利用政策窗口期加大备货。但这些到港库存往往被用于融资周转而非直接投放市场。
具体操作流程显示:货物出运后生成发票,进口商将发票提交至合作银行启动供应链金融方案,由银行先行垫付供应商款项。进口商则按与银行协商的还款计划分期偿付。
Jansen表示:“我们正在向供应链核心环节注入资金。”他解释称,这种创新融资模式既缓解了供应商现金流压力,又为进口商赢得关税政策观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