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星际访客 " 又来了(科技大观)

近日,一个来自太阳系外的星际天体正在高速穿越太阳系,引起全球天文学家和爱好者的高度关注。这是人类发现的第三颗 " 星际访客 ",由 " 小行星撞击地球最后警报系统 "(ATLAS)智利观测站发现,因此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其正式命名为 3I/ATLAS。这一发现,将为我们进一步探索星际天体的奥秘带来新的契机。

追溯 " 星际访客 " 的历史,2017 年 10 月人类首次发现星际天体 " 奥陌陌 "。这个外形奇特、呈雪茄状的天体,以每秒约 26 公里的速度闯入太阳系,随后又加速飞离,其独特的轨道和外观引发广泛猜测与讨论。有观点认为它可能是一颗彗星,也有人猜测它是小行星,甚至还有大胆的假设,认为它或许是外星文明的探测器。2019 年 8 月,第二颗星际天体 " 鲍里索夫 " 被发现,其闯入太阳系的速度达到每秒 32 公里。相较于 " 奥陌陌 " 的神秘莫测," 鲍里索夫 " 呈现典型的彗星特征。科学家发现,其一氧化碳含量是太阳系彗星平均含量的 9 至 26 倍,意味着 " 鲍里索夫 " 可能诞生于一个遥远星系的极寒地带。

与前两颗星际天体相比,3I/ATLAS 的运行速度更快。被发现时,3I/ATLAS 在距离地球 5 亿公里外,正以每秒超过 60 公里的速度沿着双曲线轨道向内太阳系高速飞驰,表明它来自太阳系外的遥远星系。根据目前的观测数据推测,预计 10 月 3 日它将抵达距离火星大约 2900 万公里处,届时火星轨道上的探测器可能有机会对其开展观测。10 月底,它将到达距离太阳最近处,随后逐渐远离太阳。2026 年新年前,它将抵达距离地球最近处,相距约 2.7 亿公里,这样的距离不会对地球造成任何威胁。2026 年 3 月,它将飞过木星轨道,最终离开太阳系,再次奔赴星际空间。

对天文学家而言,3I/ATLAS 的出现是一次极为难得的研究机会。目前,天文学家正紧锣密鼓地调动地面和空间望远镜对其开展观测,获取其光变、颜色和光谱等信息,以对其自转、物质构成、形成机制以及在星际空间中的演化过程等进行分析。由于距离遥远,目前所获信息有限,仅能初步判断其呈现微弱的彗星特征,且直径很可能超过 10 公里,而此前两颗星际天体的尺寸均为几百米量级。未来当它靠近太阳时,或许会因太阳辐射的加热而释放出气体和尘埃,形成更显著的彗发和彗尾。

现阶段,科学家只能通过天文望远镜对 3I/ATLAS 进行 " 远观 ",获得粗略的有限信息。精确测绘星际天体的三维形貌和物质成分特征,还需要更先进的探测器对其进行抵近 " 显微 " 探测,然而这并非易事。3I/ATLAS 从被人类发现到飞出木星轨道,整个过程仅有 9 个月时间。目前,天文学界还没有合适的探测器对这位 " 星际访客 " 进行抵近探测。

事实上,人类深空探测器从设计、研制到发射,往往需要数年时间。要对星际天体进行探测,需要提前数年做好准备。2019 年欧洲航天局公布的 " 彗星拦截器 " 计划就打算瞄准这样的 " 机遇 ",该任务计划 2029 年发射到日地系统第二拉格朗日点附近待命。当地面望远镜发现星际天体或者来自远方的原始彗星后," 彗星拦截器 " 将启动快速响应轨道机动程序,对目标天体进行探测。也许,我们要等到下一颗星际天体来临时," 彗星拦截器 " 才有机会对其开展近距离飞掠。在恒星际旅行技术取得突破前,对闯入太阳系的星际天体开展 " 守株待兔 " 式 " 显微 " 观测,是目前人类近距离精细探测太阳系外天体的唯一途径。

作为迄今探测到的速度最快、体型最庞大的 " 星际访客 ",3I/ATLAS 提供了一个独特且稍纵即逝的研究窗口。然而,其极高的速度和有限的时间窗口,也限制了人类对其开展抵近探测的可能性。这也凸显了发展机遇型、前瞻性空间探测任务的必要性。同时,加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的建设,将为我们发现并追踪 " 星际访客 " 争取更多宝贵时间。期待下一颗 " 星际访客 " 光临时,人类能够做好近距离精细探测的准备,实现对星际天体成分、结构乃至起源星系的突破性认知。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
( 来源 : 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