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一纸公告引发市场关注——曾被寄予厚望的见闻录(浙江)半导体有限公司被苏州新能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破产审查,湖州南太湖新区人民法院正式受理此案。这家承载着国产5G射频芯片突围使命的企业,最终与华夏芯、苏州湃芯等十余家破产或审查企业共列名单,为行业寒冬再添一抹悲壮色彩。
技术突围的“高光时刻”
2016年,曾任职日本东京精密的盛荆浩回国创立见闻录半导体,瞄准5G射频领域被国际巨头“卡脖子”的高频滤波器市场。公司选择重资产、高门槛的IDM模式(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全链条),试图通过垂直整合打破Skyworks、Broadcom等国际巨头的专利垄断。2020年,其研发的氮化铝压电薄膜体声波滤波器成功流片,避开国际专利壁垒;2021年,总投资10亿元的“年产16.3亿颗MEMS射频芯片项目”在湖州开工,被列为“浙江省引领性重大产业项目”,并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深度合作。
资本曾对这家“技术硬核”的企业报以极大热情。2019年到2022年的四轮融资中,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春阳资本、德汇创投等机构纷纷入局。2023年7月,公司产线正式投产,订单突破亿元,2024年营收预期超5亿元——彼时,见闻录被视为国产射频芯片的“种子选手”。
行业寒冬下的“致命一击”
然而,技术突破的喜悦未能掩盖商业现实的残酷。2023年起,全球手机出货量持续下滑,射频芯片需求萎缩,国际巨头掀起价格战。见闻录的“半价策略”迅速失效,产线开工率骤降至30%,但IDM模式的高成本结构使其难以灵活调整:每月数千万的设备折旧、晶圆采购和人力开支如巨石压顶,而原计划的C轮融资因资本市场遇冷搁置。
此后,公司陷入连环诉讼漩涡:专利代理合同纠纷、金融借款纠纷、服务合同纠纷接踵而至,社保断缴、拖欠货款的传闻在行业内扩散。更致命的是,Broadcom等国际巨头发起专利诉讼,而见闻录法务团队已解散,无力应诉。2025年2月,法定代表人盛荆浩被下达限制消费令。
行业洗牌的“血色注脚”
见闻录的崩塌并非孤例。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已有超15家半导体企业破产或进入审查程序,国产射频前端芯片价格同比暴跌60%,某手机厂商滤波器招标中18家企业竞相压价,部分报价低于成本线。
IDM模式在行业上行期能构建技术壁垒,但在下行期却成为资金黑洞。见闻录赢了技术,却输了生存——它缺乏穿越周期的现金流管理和风险对冲能力。
如今,湖州厂房内价值数亿元的MEMS设备蒙尘,57项专利沦为账面资产。见闻录的商海沉浮,为国产半导体狂飙时代敲响警钟:技术突破与商业可持续性缺一不可,在资本密集、周期残酷的芯片战场,“活下来”和技术力缺一不可。
注:本文结合AI生成,文中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