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在香港金融发展局2024/2025年度年报发布会上,香港金融发展局(FSDC)主席洪丕正表示,香港正处于“百年一遇”的范式转换临界点,必须与全球范围内的机遇与挑战主动对接。
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 S. Kuhn)最早提出“范式”一词,认为当既有范式无法继续为解决问题提供有效路径时,其权威将被削弱,进而触发范式转换(Paradigm Shift)。这一概念常被用于描述科研领域的重大突破——先颠覆传统思维、打破旧模式,再取得成功。
“香港不满足于守住现有地位,而是力争在资本联通、绿色转型和数字革命三大前沿同时领跑,为全球金融体系提供不可替代的‘超级增值层’。”洪丕正指出,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上升,全球格局正经历多维度重构,香港应以多元化布局适应世界“新常态”。
拓展新兴市场
在投资市场“互联互通”和产品多样化方面,香港金融发展局副主席丁晨表示,2024年10月香港率先推出全球规模最大的海湾市场ETF。同年10月30日,中东首只投资中国港股的ETF——Albilad CSOP MSCI Hong Kong China ETF在沙特交易所上市,募集资金逾100亿港元,其中95%用于投资南方东英MSCI港股通精选ETF。
据了解,2024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五项措施支持香港资本市场,包括拓宽“ETF通”合资格产品范围、将“南向通”ETF中香港上市股票最低占比门槛从90%降至60%,以及优化基金互认安排,这些措施为内地投资者配置海外资产提供更大空间。
继3月南方东英在亚洲首批推出九只美股个股杠杆/反向产品后,5月28日,香港交易所推出南方东英三星电子每日杠杆(2x)产品及反向(-2x)产品,这是全球唯一追踪三星电子的杠杆/反向产品。这些产品使投资者能在时区同步的市场中,以杠杆或反向工具捕捉韩国代表性股票的短期波动或对冲风险。
丁晨补充道,过去一年,香港金融发展局已与卡塔尔、科威特、阿联酋等中东国家的金融主管部门签订备忘录。
在绿色与混合金融领域,香港金融发展局副主席冯华健指出,香港拥有逾千家、亦是全球最密集的单一家族办公室网络,其“NextGen”价值观正驱动对混合金融、影响力投资的巨大需求;背靠内地八大行业(电力、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国内民用航空)蓬勃发展的碳市场,香港正积极打造“境外碳信用枢纽”。
稳定币不应“短线炒作”
6月26日,香港特区政府发布《香港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重申打造数字资产全球创新中心的决心。8月1日,稳定币监管制度将正式落地。
洪丕正表示,香港特区政府已完成虚拟资产交易平台(VASP)发牌框架,“8月1日只是启动日,并非一夜之间全面落地。”他强调,稳定币不应该成为市场的短期“炒作对象”,资产市场数码化是场“持久战”,投资者不应该对其抱有短浅的目光。凭借法规、流动性及跨境场景优势,香港可吸引全球发行人与持牌机构落户、交易、托管,数字资产托管规则与稳定币跨境使用场景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对于正在发生的全球资本配置结构性转移,香港金融发展局行政总监区景麟表示,香港投资推广署已促成多家企业“迁册”至香港。未来香港将继续把握窗口期,协助企业将总部或财资中心落户,并推出人民币风险管理、稳定币等新型工具。
“香港不仅要‘守成’,更要引领‘下一章’。”洪丕正指出,相比新加坡等其他金融中心,香港的贸易体量、资本市场成交量等均居亚洲首位;香港拥有5所世界百强大学及直通内地市场的“对接平台”。
香港金融发展局副主席韦安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作为离岸资产中心,香港可借美元走弱之机,强化人民币及多元货币风险管理功能,为企业提供更丰富的金融服务,吸引全球资本配置香港资产。
面对餐饮、零售等消费行业短期承压,洪丕正指出,香港经济结构多元且以金融为主导,IPO、保险、银行及资产管理等业务仍保持增长,足以抵抗周期性波动。他透露,家族办公室等私人资本持续看好香港,投资取向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