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贻可指导孙颖莎。

邱贻可的深夜长文,又一次在舆论沸腾的国乒身上撕开一道裂口。

这位带领孙颖莎创下连续156周女单世界排名第一的教练,不得不把19个女单冠军、16个双打冠军、7个团体冠军的成绩单一一列出,只为证明自己“尽心尽力”时,这份战绩清单显得格外沉重。

当网络暴力的潮水漫过赛场边线,涌向更衣室、训练场,甚至波及教练的家人,一切只因孙颖莎一站比赛的表现不佳——WTT美国大满贯女单止步十六强,女双搭档王曼昱不敌王艺迪/蒯曼屈居亚军。

事实上,孙颖莎今年单打赛场上战绩依旧出色,94.1%的胜率无人能及,出战的国际比赛中仅有两场单打失利——亚洲杯决赛惜败王曼昱,美国大满贯不敌陈熠。

当部分饭圈极端粉沉迷于“纯粹出于情绪宣泄的侮辱性谩骂”和“没有事实依据的谣言传播”,恰恰暴露了他们对竞技体育本质的严重误读。就像邱贻可所言,“竞技体育没有常胜将军,竞技状态的起伏和环境变化的适应也都会让结果有不尽如人意的时候。”

饭圈对教练的责难,影响的不仅是邱贻可本人,也在变相剥夺孙颖莎最为珍视的身份——一名会疲惫、会波动,但始终在拼搏的运动员。

当极端饭圈粉将孙颖莎捧上必须胜利的神坛,却拒绝接受她作为人的局限性和正常的状态起伏,本质上是在否认她作为运动员的努力、成长以及经历失败再站起来的完整过程。

真正的尊重,不是将孙颖莎“神化”,也不是把所有失败都当成阴谋论来解读,而是理解她有承受失败、调整心态、继续前进的权利。

邱贻可与孙颖莎。

更糟的是,饭圈制造出的这种非理性声浪,正在亲手将孙颖莎推向“孤岛”。

这些极端粉的初衷或许是保护偶像,但对任何与偶像“利益”相悖的声音都去攻击,教练、队友甚至工作人员都可能随时成为“敌人”或“竞争者”。如此一来,现实中留给孙颖莎的,只会是越来越狭窄的喘息空间。

这些来自“守护者”的伤害,往往比赛场对手的扣杀更具破坏性。毕竟职业体育从来不是真空中的独角戏,一个顶尖运动员的成长背后,是教练的战术设计、陪练的针对性模拟和队友的切磋激励共同构建而成,如果所有陪伴都因极端饭圈粉的过度干涉而退却,最终环绕孙颖莎的,只剩下那些无法真正理解竞技残酷与美好的空洞喧嚣。

真正支持一位运动员的方式,是尊重她的汗水,接受她的低谷,并保护她身边那个让她得以飞翔的生态。

胜利带来短暂的呐喊,唯有健康的土壤,才能让一个运动员长久地扎根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