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作家陈玙的《夜幕下的哈尔滨》曾以小说连播形式,在108家广播电台播讲,听众超过3亿人,创造了万人空巷的“流量”奇迹。如今,这部家喻户晓的小说,被搬上了舞台。
7月19日-20日在北外滩友邦大剧院,音乐剧《夜幕下的哈尔滨》将演出两场,由刘令飞、何亮辰、金圣权、高天鹤等年轻演员挑大梁。

剧照
音乐剧以1934年伪满统治下的哈尔滨为背景,讲述了中共地下党员王一民以教师身份为掩护,与日伪势力周旋的故事。故事惊心动魄,情节跌宕起伏。
王一民白天是温润儒雅的教书先生,黑夜化身为穿梭枪林弹雨的革命火种。当日本副校长玉旨一郎识破其身份,崇尚和平的他也日益被中国人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感动着。
“粉笔落在枪管上,他是撕碎夜幕的诗人。”何亮辰、金圣权饰演的王一民,在教师与战士的双重身份中坚守信仰。刘令飞、高天鹤饰演的玉旨一郎,和王一民亦敌亦友,在文化冲突中深陷挣扎。
在身份撕裂与信仰坚守之间,音乐剧刻画了战争阴影下,每一个个体所面临的艰难抉择与命运抗争。

剧照

剧照
在哈尔滨首演期间,有观众热泪盈眶,情不自禁握紧双拳。“以前觉得音乐剧是阳春白雪,但这部剧让我发现,它能让历史如此鲜活、如此震撼。”一位哈尔滨观众说。
以音乐为叙事核心,音乐剧用旋律编织时代风云与人性温度。《他的目光》《茫茫夜》《奶油蛋糕》等核心唱段,引发集体情感共振,甚至让剧场内充满啜泣声。
360旋转机械装置实现场景无缝切换,从教室、监狱切换到教堂,营造出极具压迫感的时代氛围。哈尔滨的地标建筑——滨洲铁路桥、索菲亚大教堂、中央大街,也在舞台上呈现,勾勒出哈尔滨的历史韵味与城市气质。
服装设计从历史档案中汲取灵感。灯光设计富有张力和对比,炽烈的红色象征革命热血,深沉的蓝色诉说历史沧桑,每一束光线都投射出特定场景的情感内核。

剧照

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