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建设长兴岛世界级现代化造船基地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提出了明确目标:到2027年,长兴岛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规模超过1200亿元,液化气体运输船(以下简称“LNG运输船”)、双燃料集装箱船等高技术船型比例达到80%。
同时,长兴岛将建设世界级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先进制造业集群,包括:打造世界级高端装备制造高地,高技术船舶研制能力全球领先,LNG运输船、邮轮等研制能力显著增强,具备15款以上世界主流船型建造能力;打造世界级核心技术策源高地,先进技术创新力、行业标准引领力跻身国际一流,新发布10个以上型号高技术船舶海工装备,建成2个以上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以上国家级中试平台;打造世界级韧性产业链集聚高地,总装牵引核心配套集聚,引育100家产业链关键配套企业,高技术船舶海工装备配套水平显著提升;打造世界级创新生态引领高地,支持引进3家以上国际重点机构,推动5家以上优质企业深度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实施方案》从五个方面提出20项主要任务。一是研制世界级高端装备,涉及LNG运输船、大型邮轮、海工装备、特种船舶、未来船舶、港口装备等。其中,要求具备年产18艘超大型LNG运输船建造能力,建造效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推动低温液货围护、输运、监测控制系统研制及装船应用,中小型LNG运输船自主配套水平达到90%以上,超大型LNG船配套水平达到80%以上,完成特大型LNG运输船设计建造;形成乙烷运输船、液氨运输船、液化石油气船等船型全谱系研制建造能力等。建设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大型邮轮总装建造基地,形成国际主流大型邮轮船型建造能力。
二是突破世界级核心技术。如:加强技术攻关,研究流体模拟、力学分析等底层技术,突破低温液货围护、电力推进、电磁控制等关键技术,布局智能航行、极地科考、深海作业等先进技术,推进低碳燃料动力系统、低温液货系统等核心配套研制,加快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等新兴技术赋能船舶海工装备设计建造;深化协同创新,支持优势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协同攻关,研发船舶计算机辅助设计、船舶结构分析等专用软件,研制船用特种金属、绝热材料等关键材料,推动综合电力系统、节能减排装置等关键系统装备实船应用,支持深远海全天候驻留浮式研究设施建设;推进中试验证,建成陆上LNG低温工程试验中心,加快开展LNG低温液货系统装备中试验证等。
三是建设世界级韧性产业链。如:提升产业链配套水平,强化高技术船舶、海工装备总装牵引,围绕动力推进、甲板机械、舾装设备等通用系统,巩固提升大型结构件、船用电气设备、特种泵阀等通用装备配套供应能力;推动产业链集聚发展,提升长兴岛海洋装备产业园发展能级,建设大型LNG运输船、大型邮轮配套产业园,提高园区数智化水平,推动园区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和节能技术改造;促进工业服务业赋能,支持总装制造与供应链服务协同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优质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试点示范等;加强区域产业链联动,联动浦东、宝山布局邮轮研发设计、总装建造及系统配套,临港新片区开展甲醇、氨等双燃料船用发动机研制,推进装船应用等。
四是建设世界级旗舰工厂。建设数字智能工厂,开发船舶设计大模型,推进船舶全三维数字化智能设计平台、复杂系统数字孪生体系研发应用;突破智能船体、智能机舱等关键技术,提升智能切割、智能焊接等关键工艺,研制应用高效建造智能装备,建设高效率智能车间和智能堆垛仓储物流系统,推进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生产执行等数字化系统数据贯通,建立生产运营管理体系,打造船舶、海工装备、港口装备智能工厂标杆等。
五是培育世界级创新生态,包括:强化产业要素供给,推动岸线资源集约高效利用,提高已开发岸线投入产出强度,推动未开发岸线聚焦邮轮、海洋油气开发装备等高技术船海装备;加强产业人才保障,加强人才引育,梯队化培育船舶海工产业高技术研发人才、一线高技能人才、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等,提供人才落户、随迁子女教育等多方面保障;推进产城深度融合,围绕轨交22号线工程,加快推进地铁小镇建设,打造“产、城、人、文”一体的新型产业空间和生活社区;促进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引进全球船舶海工领域优质企业和综合服务提供商,推动国际船级社等船海领域国际重点机构入驻长兴岛,举办“中国(长兴岛)LNG船产业链发展大会”等国际船舶产业高端论坛和专业展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