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免税通关凭证——鄂君启金节、被称为“古代Wi-Fi”的西周云纹五柱器、工艺媲美曾侯乙尊盘的春秋镂空龙耳铜罍等亮相北京。

7月18日,“山水有清音安徽文化艺术大观”展览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展,展览汇聚了近400件文物与艺术品,包括凌家滩、磨盘山、双墩、尉迟寺、柳孜运河、明中都等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遗址的代表性器物。

西周云纹五柱器

鄂君金启节

据悉,本次展览是近年来在北京展出的规模最大的安徽文化主题大展,展览以6000平方米的大空间,汇聚了近400件文物与艺术品。展览分为“水、山、形势、人文”四个板块,十二个单元。

序厅,由清代徽州盐商程庭的返乡日记《春帆纪程》开篇,以探访桃花源的节奏带领观众走进安徽典型的环境氛围中。

现场

第一部分“水”,展示凌家滩、薛家岗、磨盘山、双墩、禹会等安徽史前重要遗址文物,探究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水系对安徽文化底色的构建意义;第二部分“山”,陈述安徽名山对东方美学范式形成的影响,重点突出黄山对千百年来中国文化艺术进程的塑造作用。

现场

展览的第三部分“形势”,通过商周青铜器、唐宋大运河瓷器、明中都遗址等内容展示,突出安徽文化的多元性、开放性。

其中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鹰,是文明先锋的象征;安徽博物院“镇馆之宝”之一——鄂君启金节(战国),是代表中国最早的“免税通关证件”;云纹五柱器是西周时期的文物,因造型酷似如今的路由器,被戏称为“西周时期的Wi-Fi”;蚌埠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镂空龙耳铜罍(春秋),其铸造工艺与曾侯乙尊盘、莲鹤方壶、王子午鼎等东周楚系青铜器中的名品相类似;距今6000年前后的安徽郎溪磨盘山遗址出土的崧泽文化陶猪尊,与同时期出土的大口缸、杯形豆等器物,展现出当时的社会已经出现等级或财富差异。

陶猪

玉鹰

第四部分“人文”,展示黄梅戏、徽州三雕、文房四宝等非遗技艺,以及桐城派、六尺巷,落脚于“安徽人”这一群体,体现在安徽大地上所创造的美好生活方式。尾声,通过安徽地域文化的呈现折射出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从而反思如何度过一生。

展览现场

这些展陈单元中有“新安画派”雪庄的《黄山全景图》,郎静山的《春树奇峰》;还有明中都遗址出土的精美石雕建筑构件,从田野发掘现场直接来到展厅,带着泥土的气息……这些承载岁月痕迹的珍贵文物背后,似在无声诉说着这片土地上绵延不绝的创新故事。

《春树奇峰》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耿朔认为,这次展览不是按照一般意义上的时间线来串联展品,而是尝试探讨安徽自然山水与人文创造之间的关联。期待观众在观展时能感受到展览传递的温度和情感,从文物展览中观照个人精神世界。安徽博物院副院长卞坚表示,本次展览以文物和历史视角展现了徽州文化、长江文化、淮河文化、大运河文化及黄梅戏文化,阐释安徽独特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多样性。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多媒体展示

据悉,本次展览由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与安徽博物院、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国家图书馆、中国美术馆、山西博物院、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蚌埠市博物馆等近30家机构联合推出,展览将持续至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