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证监局公布一则行政处罚决定书。一位名为“夏某婕”的基金从业人员使用他人证券账户进行证券投资,但事先未向所任职基金管理公司申报,被处以3万元罚款。市场各方对这位“夏某婕”的真实身份高度关注。多家媒体通过基金从业人员公示信息交叉比对后,目标指向汇添富基金的夏僡婕。
隐秘账户与四年违规
根据上海证监局调查,夏某婕的违法行为证据确凿。监管部门掌握了证券账户资料、银行账户资料、劳动合同等多重证据。
调查显示,“陈某”证券账户的开立、资金流转与交易操作均与夏某婕存在密切关联。账户交易决策多由她作出,部分交易指令甚至直接由其下达。资金主要来源于夏某婕及其亲属,资金流转完全由其实际控制。
夏某婕的行为直接违反了 《基金法》第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该条款明确规定:基金管理人从业人员本人、配偶、利害关系人进行证券投资,应当事先向基金管理人申报,并不得与基金份额持有人发生利益冲突。
上海证监局依据《基金法》第一百二十条第一款规定,综合考虑其违法事实性质、情节与社会危害程度,最终作出罚款3万元的处罚决定

“夏某婕”真实身份?目标指向汇添富基金的夏僡婕
市场各方对这位“夏某婕”的真实身份高度关注。多家媒体通过基金从业人员公示信息交叉比对后,目标指向汇添富基金的夏僡婕。
公示信息显示,汇添富基金确实有一位名为“夏僡婕”的员工,自2015年起任职该公司,时间跨度与处罚决定书中披露的时段完全吻合。

据悉,岗位为投研条线,出现在、等多家上市公司的调研纪要中,恰与处罚决定书披露的时段、地域完全吻合。尽管监管文件隐去了公司全称,但“夏僡婕”与“夏某婕”一字之差,加上履历交叉,已让市场默认两者为同一人。
夏某婕违规4年未被内部合规发现 市场对汇添富内控有效性提出质疑
夏僡婕的违规行为并非孤立事件。近年来,基金从业人员违规炒股及“老鼠仓”案件频发,暴露出行业合规管理的深层挑战。
去年8月,上海一名“80后”基金经理张某指挥配偶操作他人证券账户,与所管理基金进行趋同交易,非法获利1566.26万元。最终被监管部门“没一罚一”,合计罚没3132.52万元,并处以10年证券市场禁入。去年12月,又一位“85后”基金从业人员许文峰因控制17个账户进行趋同交易,亏损超700万元后仍被罚没153.82万元,并遭5年市场禁入310。
夏僡婕案的特殊性在于其违规时间长达四年,却未被公司内部合规机制及时发现。这引发市场对汇添富基金内部管控有效性的质疑。
四年隐秘操作最终换来三万元罚单,夏僡婕的案例看似轻微,却如同投入基金行业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行业规模排名下滑的汇添富基金,如今面临的不仅是业绩压力,更是重建信任的挑战。
备注:本文由AI辅助,根据wind数据、基金业协会数据整理而来。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